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六中90周年庆,院士杨树锋述说读初中最难忘二三事
14岁自带被褥,步行二三十里下农场
2018年10月02日 08:36:02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

  杨树锋

  浙江在线10月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陈宏程 记者 梁建伟)9月29日,杭六中90周年校庆的日子,很多毕业多年的老校友都来了,他们一起为母校庆祝生日。

  已经毕业55年的杨树锋,也出现在了母校的90年校庆会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

  早上9点,杨院士跟在人群中走进校园,他身穿一件蓝色的衬衫,一条黑色的西装裤,手上拎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了六七本书,这是他带给母校的生日礼物。

  “毕业后几年,我每次回到学校都感觉学校变小了,但是逛了一圈发现学校的面积并没有改变,后来我才意识到不是学校在变,是我在长大。”杨院士说着不禁和记者谈起了自己五十年前的读书时光。

  回忆校园里的点点滴滴,杨院士感慨:“上课时的场景已经很模糊了,3年的初中生活最后浓缩成了两三件小事。”

  “五十年前,校园两边的房子最多只有两层,操场还是土路,篮球场也没有现在这么好。但是那时一放学我们就会去操场上打篮球,打得大汗淋漓。”杨院士笑着说。对他来说小学时自己还不懂事,而初中是处在似懂非懂的年龄段,是最纯粹、最快乐的时光,有着说不完的回忆。

  杨院士说,初中时最难忘的,是下农场劳动的经历。他回忆说,当时学生们要去乌龙庙(现在的四季青服装市场附近)和梅家坞的两处农场劳动。最辛苦的是去梅家坞,要走二三十里路。当时一个班的孩子都要带上被铺、行李,有整整一板车。一路上前面的孩子拉,后面的孩子推 ,还会遇到一个很陡的坡,每次大家都是咬着牙赶路。

  “那时营养没有现在好,14岁的孩子个头还很小,这样的路程和劳动对我们来说是很累的,但是所有人都坚持下来,不仅没有人喊累,而且一个个还像打了鸡血似的,看谁喂猪喂得最快,采茶采得最多。”杨院士说,正是当初艰苦的劳动造就了他现在的意志力。

  做地质工作免不了风吹日晒,为了一个好的地质现象,他经常一天要走上十几公里路,吃不上饭。前段时间,他和团队一起去了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在非常恶劣的气候中完成了一本研究著作。

  杨院士说,自己在学生时代非常喜欢看书,当时可以看的书没有现在多,自己几乎是不管什么书都看,他当时最喜爱的就是《科学家谈21世纪》以及《十万个为什么》。

  也正因如此,他想到了将带有院士签名的院士著作赠予学校。

  这次来母校,他带来了几本书,这几本书都是院士们的著作,上面写有院士们对学校的祝福,这些书将会放在学校图书馆的“院士书架”上。这个书架,是杨院士在母校校庆前夕刚刚倡议设立的。

  “这些书的内容,对初中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深奥,但是这里的每一本书背后都是院士们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研究完成的。我想通过这些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激励,让孩子们遇到阻碍时,看到这些书,能够获取前进的勇气。”杨院士说,他希望院士书架这个创意,以后可以进一步拓展,设立艺术书架、历史书架、书法书架等等,让这个创意变成一种“书架文化”,营造一种育人氛围。

  “院士书架”设立之后,杨树锋会陆续请其他院士捐赠书籍并签名,希望每一年都有一本院士书籍捐赠给母校。站在一个学长的角度,杨院士说希望与母校一起思考未来教育的发展,让六中的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公民。

标签: 母校;杨树;校庆;孩子;毕业;校友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100230838807515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