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周洲)陪伴杭州12年的近江海鲜城,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日前,记者从杭州上城区近江村获悉,已经有10多位大排档的店家陆续接到了动迁通知。今年底,近江海鲜大排档要在望江地区挥手作别。
在杭州人的记忆里,近江海鲜城还是那番热闹景象。明亮灯火下,一池池欢腾的海鲜,一桌桌谈笑的人群,送酒菜送烤生蚝的服务员穿梭其中,客人们在叫酒叫茶。这里也成为了杭州最早的“不夜城”。
不过,这位“老朋友”只是暂时离开我们。在紧挨着西湖景区的涌金广场,近江海鲜城租下了6000多平米的场地空间,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班的人马。不同的是,这里将打造一个全新的“海鲜美食城”,从装修到菜品再到服务,让人耳目一新。
从“路边摊”到“海鲜城”
杭州人迷上了“海的味道”
说起吃海鲜,近江海鲜城绝对是杭州一块响当当的名牌。而在最开始的时候,海鲜城还只是个大排档。即便如此,在当时的杭州美食界,近江海鲜城也已经是现象级的存在。
十多年前,杭州人要想吃上正宗的海鲜,需要驱车前往舟山、宁波等地解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迷上了“海的味道”。近江海鲜大排档在2006年应运而生。
海鲜大排档开街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全城刮起一阵“杭儿风”。据附近一位老居民回忆道,当时,余杭、富阳等地居民也赶过来,这里经常是车水马龙、水泄不通,排位等吃的队伍一直到了大马路上,场面一点都不逊色于当今的买限量版鞋包。
人气爆棚的海鲜大排档,也遭遇了第一个“七年之痒”。2014年,大年初一的一场大火,让近江村逐渐意识到,这种靠简易大棚、私拉电灯的粗放经营模式,带来了餐饮卫生、消费隐患、道路拥堵等问题,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一次次入户沟通后,10多名经营业主被管理者请进了门店,近江海鲜大排档也实现了从“路边摊”到“海鲜城”的转变。水缸里的香螺、花蛤、竹蛏,展示台上的黄鱼、带鱼、鲳鱼……许多客人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吃海鲜,称得上是种享受。
从“舌尖”到“落胃”
海鲜城里不止是美味
从近江海鲜城开始,杭州海鲜类美食街层出不穷:先是黄龙海鲜大排档,再到信义坊海鲜大排档、花中城海鲜城,还有最近走红的“盒马生鲜”。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动摇近江海鲜城在杭州吃货心中的地位。
食客张阿庆,已经记不得第几次来这里了。“差不多一半的大排档,我都吃过,喝了十几桶的生啤,算是贡献大的了。”他挑剔烤生蚝,原先烤得好的那几个人都走掉了,虽然有点可惜,其他海鲜倒还是老味道。
老杜是近江海鲜城的常客,每次都开着宝马来。“我劝你吃海鲜的时候,别蘸醋或者其他作料,就要吃个本味。”老杜说起了他的美食经,“你像血蚶,蚶肉还是粘粘的,说明新鲜。”他说,自己习惯吃完数个血蚶,再空口喝一小勺醋。
在这里,食客们找寻舌尖上的美食;在店里,务工者们也找到了家一般的归属感。
近江海鲜城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唐海鲜”。大唐有一道招牌菜叫“倒立蟹”,用的是1斤左右的舟山大白蟹,肉质有弹性,带着甜味,口感极好。有的客人吃完蟹,还让服务员将汤汁拿去蒸个蛋,蛋里面吸饱了蟹汁的精华,十分好吃。
老板唐延胜是安徽人,从十桌的大排档起家,也在这个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唐延胜在不经意的时候和记者说到,杭州越来越像自己的家了。每次外出、去沈家门挑海鲜,心里总是惦记着家里和店里。
从望江门到西湖边
再造一座“美食城”
王萌是“近江好运来”海鲜店的老板娘。尽管收到了搬迁消息,王萌还和往常一样招呼客人。这两年,她明显感觉到,近江海鲜城的生意不如从前了,“主要是望江地区都在征迁,本地客也少了许多。”
比起生意,王萌更在意的是去留。她说,自己在这一行做了10多年了,和许多客人成为了朋友,有一天突然要离开,她会很舍不得。“前两天,还有北方的朋友请我去喝喜酒。我说店里忙,抽不开身,就在微信上发了个红包。”王萌说。
好在,近江海鲜城只是暂时离开。近江海鲜城餐饮管理公司负责人童波涛告诉记者,今后,近江海鲜城将搬到涌金广场,还是原班人马、原来的味道。场地空间约为6000平方米,目前规划了16家门店,预计明年6月开放。
童波涛说,近江海鲜城是杭州的一个老品牌了,不光本地人很有感情,上海、台州等地食客也都念念不忘,“上城区相关领导也和我们做了沟通,大家都觉得,这个地方很有城市记忆,要把这块牌子保留下来。”
搬迁后,近江海鲜城将紧挨着西湖景区,每天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流。这意味着,海鲜城的客户将从往日熟客,变成大量游客。能不能把客人请进门来品尝海鲜味,是童波涛和同事们正在思考的。
“一直以来,近江海鲜城都是以‘活’和‘鲜’赢得客户的。今后,我们将继续把这两个特色发扬光大。同时,每家海鲜店要在装修上体现各自特色,并推出各自的招牌菜,实现错位竞争,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童波涛说。
不说再见,只道重逢。趁近江海鲜城还营业,不妨去重温一下这里的老味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