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全省唯一盲人高级调音师:21岁我才迈出独自出行的第一步
2018年10月16日 06:42:5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李玲玲

15396202800554211381011955787285.jpeg

蔡琼卉带着自己的导盲犬出门。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10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玲玲)“你知道吗,我21岁时才实现独自出门的愿望,从学校门口到一家水果店,短短400米的路程。我激动地大声告诉我的室友们,可却没敢告诉父母,因为不希望我的喜悦变成他们的担心。”

  说这话的是今年26岁的富阳姑娘蔡琼卉,8岁时被一把洒进双眼的石灰浆改变了命运,不幸成为行走在黑暗世界中的一员。

  回忆那次迈出的第一步,琼卉还是有点兴奋,“对我们来说,能不依赖他人,尽量少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却独自完成一些事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求,非常强烈,获得的满足感也很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已经与视障人群接触了近30年的浙江省盲人学校黄柏芳书记表示,他个人一直认为,把他们看作身边的普通人,给予合理的便利,就是对这个人群最好的态度,也是对他们最大的“帮盲”。

  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把自己困住了

  蔡琼卉在富阳算是个小名人,她的故事登过报,也上过电视。

  的确,在省盲人学校采访时,许多老师都感慨这是一个特别励志的孩子。“8岁惨遭不幸,后在省盲校上学,从一年级到高中,酷爱音乐,琵琶达到演奏级水平,不想走推拿按摩路,选择高考,考入北京联合大学音乐专业,大学毕业后回家乡,自己创业成立钢琴调律工作室,目前是浙江省唯一一名盲人高级调音师。”

  她并不避讳曾经的苦痛,这18年来她当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没关系,我们什么都可以聊。”

  长长的头发,特别爱笑,声音甜美,听起来很阳光。那天,她刚从上海回来,一个人去坐高铁,来回也是一个人。

  “这种感觉很好,不用麻烦别人,当然走的都是一些曾经走过的熟悉路线。”先从出行聊起,她回忆起了自己的第一次独自出门。

  那是五年前,蔡琼卉到北京上学。“刚开始在学校,每次上课或者出校门,我都是与同学结伴或热心同学帮忙,大概一个多月后,有一天我听隔壁一个同学在‘炫耀’,她自己出门买了水果,我很受刺激,她能做到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试试?我都21岁了,能独自出行办事,曾是我很长时间最大的渴求。”于是,一天下午,瞒着室友,她带着盲杖,一个人出门了。

  蔡琼卉选择去附近的水果店,因为她之前和别人去过几次,从学校门口到那里,也就400多米的路程,而且比较顺,琼卉说按照她们的记忆只需拐两次。“定向行走是我们一直训练的,我那次也尽量不问人,就自己走,我成功了。回来后我特别激动地告诉室友,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打开了,以前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把自己困住了。当时我没敢告诉父母,我怕他们担心,直到寒假回富阳,我才告诉他们。再后来,我从北京回家,也不用他们到车站接了,他们只需在家里或公交站等我就行。”

  不要提到盲人,就只想到推拿按摩

  蔡琼卉的工作室叫“杭州琼卉盲人钢琴调律工作室”,特意点出盲人,她说是希望自己上门服务时对方有心理准备,不用再多解释。

  现在她也接到不少单子,如果是去过的地方,她会自己去,如果是陌生的地方,她会和对方联系好,定好地点出来接她或者妈妈陪同去。

  琼卉说,在出行过程中,她经常偶遇一些感动的惊喜。

  “有一次,我到一个小区去上门调音,小区门禁按钮竟然有语音提示,而且电梯里还有盲文和语音播报,当时我很惊喜,也很感动。”她说,无障碍出行更多体现在细节,对他们而言,声音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就像她的工作,主要靠听。

  今年暑期,来自富阳富春五小的7个小朋友也带给琼卉一个惊喜。这7名小学生组成了一个“有爱无碍”志愿小队,调查盲人出行问题,呼吁重视无障碍建设,引起了当地的关注。

  因为出行的频繁,蔡琼卉迫切需要被称为视障人群“眼睛”的导盲犬。今年6月11日,在她生日之际,她收到了这盼望已久的礼物——一只叫阿拉丁的导盲犬。这是她向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申请到的。“导盲犬很难申请到,所以我特别开心,也特别珍惜。”

  据了解,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导盲犬培训机构。该基地成立12年来,共培育出154只已经服役的导盲犬,正在训练中的有90多只,基地每年培养成功的导盲犬数量约20只。对于我国视障人群来说,导盲犬的数量远远不够,有人甚至要等很多年才能申请到。

  对于自己和阿拉丁的生活,琼卉在喜悦的同时也遭遇很多困扰:上公交车遭拒、住酒店遭拒、出门走走有人不理解。“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导盲犬不了解,所以产生很多误解,我不希望我的阿拉丁遭遇误解,所以有时都不敢让它陪我出门。我希望能加大导盲犬的宣传,大家能知道它不是一般的狗。”

  对于她们这个群体的择业,琼卉有些感慨,能回到母校做一名老师本是她的一个理想,但后来了解到,自己这样的状况不能考教师资格证。“多少有些失望,但也理解。只是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推拿按摩,在某些方面,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得很好。请相信我们,也给我们机会。”

  链接

  我们该如何“帮盲”

  目前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这些视障人士,甚至在我国广泛铺设的盲道上,也几乎很少见到有盲人行走。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在多数盲人不敢出门,他们整天闷在家里。”吉林省盲人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说。

  据成都市助残社会组织自律联盟秘书长陈刚介绍,成都有10余万盲人,大部分盲人都有出行的愿望。但由于无法保证自身出行安全,使得绝大部分盲人只能闷在家里,不得已要出门时,依然要求助家人、邻居或志愿者。

  据了解,为了帮助盲人出行,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

  面对1700多万“黑暗中的行者”,如何让他们走进“光明”的世界?

  ——硬件设施小提升就可以“大帮盲”。盲人眼睛看不见,但是听觉大多灵敏,在黑暗的世界,耳朵就是他们的眼睛。盲人群体普遍认为,应该增加公共场所的语音设施。

  ——智能软件多关注就可以“少伤盲”。如今,读屏软件的出现对于盲人来说意义非常重大,信息获取上的障碍,正不断被技术的发展所跨越。除了读屏,许多盲人希望更多的软件设计者能将他们的需求设计进去,照顾残障人士的使用习惯,让软件无障碍操作应用方面更规范。

  ——全社会共同努力,让盲人有尊严地出行。“希望全社会能平等看待残疾人,不仅应该努力让盲人回归盲道,而且应该让更多残疾人回归社会。”陈刚说。

  据新华社

标签: 盲人;出门;出行;推拿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