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冰清 本报通讯员 徐尤佳 鲁青)丹桂飘香的季节,整个杭城都浸润在甜滋滋的桂花香里。在感知四时风物这件事上,嗅觉常常会抢先视觉、听觉一步。你还没注意到枝头隐藏的黄色小花呢,一丝风拂过,淡淡的清香就先刷了一波存在感。
但有一些人,却因为嗅觉退化甚至完全丧失,无法通过气味来感知世界。大多数情况,这是鼻子出了问题,但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甚至是生命终结的标志。
鼻炎未及时治疗
致嗅觉丧失
小学三年级后长达18年的时间里,小米(化名)都闻不到任何气味。原本她已慢慢习惯,也早就忘记了小时候曾闻过的各种气味。但这两年,“香水控”的室友经常推荐她各种不同香型的香水,什么木调、花调、果调,说得头头是道。她突然好奇,这些香味到底是怎样的?
几个月来,小米跑了好几家医院,希望能通过治疗恢复嗅觉,“我不奢望恢复到原来那样,能闻到一点也行啊。”但很可惜,医生给她的回复都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嗅觉基本上不能恢复。
小米的嗅觉是小学时丢失的。那时她住校,没有家人的照料,连续几个冬天都感冒,并诱发了鼻炎。三年级寒假,妈妈在厨房剁饺子馅儿,放了些姜末去腥,在客厅看电视的弟弟抱怨姜味太冲,她却毫无感觉,凑近盘子使劲闻,还是闻不到任何气味,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嗅觉没有了。
失去嗅觉实在太隐秘,连小米的妈妈都常常忘了这一点。
读初中时,妈妈给回家过周末的她炖排骨改善伙食,叮嘱她看牢火候。结果整锅肉都烧糊了,屋子里弥漫着焦味,她却全然不知。妈妈忘了女儿闻不到,狠狠指责了一番。母女俩一起出去逛街,进来一个有狐臭的客人,妈妈朝她挤眉弄眼,提醒她离得远一点,她却跟个没事儿人一样。
小米说,一般情况下,她也常常忽略自己没有嗅觉。但每年桂花季时,她还是不免有点怅然若失:你们说的桂花香,是哪一种香?
嗅觉减退应尽早就诊
彻底丧失后难以恢复
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陈志凌告诉钱报记者,入秋以来,每天都有嗅觉出问题的患者就诊,鼻息肉和鼻窦炎是两大主因,但像小米这样彻底丧失嗅觉的人较少。据调查,国内嗅觉障碍人群的自报患病率为2.4%,国内60岁及以上居民自报嗅觉障碍患病率为8.49%,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陈医生说,中、上鼻甲平面以上及其对应的鼻中隔黏膜称为嗅区,嗅区的黏膜上布满了感受嗅觉刺激的嗅细胞。气味信息被嗅细胞捕获后,经过一系列神经传导到大脑,在中枢引起特有的主观嗅觉感受。鼻息肉是把嗅区堵住了,阻碍了空气流通,气味无法进入,也就无法被嗅细胞感知;鼻窦炎是破坏了嗅区的黏膜,导致嗅细胞功能受损。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炎症、过敏、遗传等都会诱发鼻息肉和鼻窦炎,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嗅觉。此外,占鼻腔肿瘤3%的嗅母细胞瘤也会导致嗅觉受损。
失去嗅觉的人,闻不出泄露的煤气、腐败的食物等散发出的特殊气味,如独自生活,会有一定危险。另外,嗅觉还会影响到味觉。但临床上,嗅觉不像视力和听力有一套成熟的办法来测试,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一旦自己察觉到嗅觉变得不灵了,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彻底丧失嗅觉后恢复起来就难了。
90%帕金森患者
也会嗅觉减退
嗅觉丧失不仅是鼻子出了问题,还可能是一种“报警”信号。
2014年《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老年人当中,嗅觉功能的减退可能是一个预示5年内死亡风险的有力标志。论文作者、芝加哥大学的副教授贾扬塔·平托(Jayant M. Pinto)是嗅觉及鼻窦疾病的基因学及治疗方面的专家,他说:“嗅觉丧失就好像煤矿中报警的金丝雀,它并不直接导致死亡发生,但它是一个预警信号,可以较早提示一个人身体某些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
嗅觉是否为生命终结的重要预警,尚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但嗅觉减退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已经成为医学界共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罗巍主任医师告诉钱报记者,90%帕金森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问题。
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公布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中,四条支持性标准里,就有“存在嗅觉丧失或心脏MIBG闪烁显像法显示存在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嗅觉障碍作为帕金森病的新诊断标准辅助检查中的重要一项,在近年的研究中越来越突出。”
很多人的印象里,帕金森病就是肢体的抖动、行动缓慢等。其实,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患者就会出现顽固性便秘、嗅觉减退、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蛛丝马迹”。 罗巍医生说,虽然此病至今无法预防和治愈,但早诊早治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