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杭州有51名外籍人士取得了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来自美国的戴佳腾就是其中一位。今年32岁的戴佳腾,在中国待了11年,大部分时间在杭州,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杭州人。
见到戴佳腾时,他从人群中走来,灰色T恤,近视镜框,脑后扎一个发髻,倒似中国的古人。他随身带了两样东西,一是刚完成的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题目是《造像记与北朝文学与佛教、政治的关系》,厚厚一沓,共66页;二是刚申请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有了这张派司,这个美国小伙就算正宗杭州人了。下面是戴佳腾的口述——
今年6月7日,我领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很开心
2007年,我一个人从纽约飞来杭州,以为只读一个学期就回家,出发时行李箱里只带了一些衣服和几本书。没想到11年过去,我竟然从一名异乡客,成了永久的杭州人。
今年6月7日是我的大日子,那天我领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老婆开玩笑,“从此你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这个针对老外的身份证,申请门槛挺高的,我2017年就递交了申请表,原因一栏写的是为了夫妻团聚。终于能成功申请下来,我很开心,以后去银行方便多了,坐高铁也可以直接取票。
我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很小的小镇,老婆说我是乡下人,其实也没错,我们镇上才2万人,还没浙大人多,开车到最近的大城市休斯敦要开一小时。生活单调无聊,餐馆里除了油炸食品还是油炸食品。所以,和中国许多年轻人一样,我也是一名小镇青年,从小就梦想离开故乡去远方。
18岁我考上大学去了纽约,果真再没回长大的小镇。我的中学同学也几乎没有人留在老家。
很多中国人对我感到好奇:你是不是心里一直有一个中国梦啊?那倒也不是,可能是冥冥中的缘分。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我们每个人把自己打扮成一位历史人物,讲述人物的故事。我记得我把自己打扮成了孔子。对,就是你们中国的教育先贤,我还讲了孔夫子和《论语》的故事。为什么会在那么多耀眼的世界名人中选择孔子?我也不知道。但这件小事,被我妈妈称为命运的线索。
上大学之前,我对中国文化只知道那么一丁点。幸运的是,我就读的纽约长岛大学环球学院在很多国家都有学习中心,比如中国、日本、印度。在中国的学习中心设在浙江大学,所以我才有机会来杭州,学习中国文化。
在浙大读书时,我的武术老师根据我的英文名字Jordan Davis,给我起了这个寓意美好又响亮的中文名字:戴佳腾。
学语言路上的终极Boss是杭州话。杭州话真的比古希腊文还要难
说说我学中文的经历。刚来杭州,我张开嘴能说的中文,只有“你好吗”、“我很好”。到2010年,中文的听说读写,我都熟练掌握了。虽然有口误,但不是中文能力不够,可能和陌生人打交道,我还有点羞怯。
学语言,很多人是死记硬背。这方面我也下了功夫,看报纸时我会弄个小本子,分门别类做笔记:生僻字(词)、成语、歇后语……我不光记住,知道它的意思,我还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如此,这就涉及语法、词源、典故。这样折腾一遍,不仅容易记住,也可以在口语中活学活用。2014年,我参加了新汉语水平考试(HSK6级),满分300,我得了254分。
古代汉语更难。硕士研究课题关于佛教,我去找清代官刻的《乾隆大藏经》里收录的佛教文集,着重看了南朝的《弘明集》、唐代的《广弘明集》、隋代的《历代三宝记》。很多古文没有标点符号,虽然能看懂,但翻译成白话文或英文就难了。于是,我把经常看的段落抄录下来,加上标点符号和注解,自己动手译成白话文,再转译成英文。这个方法对学古文很管用,唯一的缺点是:很累。累到我怀疑用不了多久,我可以去参加翻译资格考试了。
不过以上都是浮云,学语言路上的终极BOSS是杭州话!杭州话真的比古希腊文还要难学!主要是杭州话声调极其复杂,据我观察,足足有7个声调,不仅有连读变调,还有同一个字在不同位置的变调。其中的规律,没几个人能说清。
所以杭州的大伯大妈很厉害,他们不懂这些,但都是活脱脱的杭州话专家。我每天去中河边遛狗,其遛狗的本地人围成一圈,我就在边上听他们聊天。久而久之,有天早晨我突然发现,我能听懂周围人讲的杭州话了!
能听和会说又是两回事。结合我自己的生活,我说得最熟练的两句,一句是“木佬佬”(杭州话,“很多”),另一句就是“汏碗盏”(杭州话,“洗碗”)。
申请博士时,老师问我看过的书,我答:《论语》《孟子》《荀子》,老师点了点头
2014年,我考入复旦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并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我的导师戴燕,是著名学者葛兆光的夫人,也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史学家。
读到研究生二年级,我确定了论文方向:北朝佛教石刻文献。国内研究生多半是导师给的选题,这个选题是我自己定的,当时没什么人研究,各个造像记、碑文和发愿文也都散见于不同的文献,写起来难度大。可能我是摩羯座,天生喜欢研究冷门、不寻常的课题。
戴燕老师非常认同我这个题目,但同样认为会很难。通常南朝的文学很发达,而北朝未获关注。其实北朝的文学作品,不是传统的诗、赋,而是写在石碑上,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写论文的过程,我仍惯用母语思维,先用英文写一遍,再翻译成中文。每个章节都让妻子帮忙看看,思路清晰吗?有语法错误吗?有用词错误吗?如果她说读懂了,读通了,我就踏实了。
我的外国同学告诉我,“戴老师很爱你”,说戴老师背后表扬我做学问扎实,思维敏锐,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还有些遗憾我没能继续留在复旦读书。
今年9月,我得偿所愿,接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系)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未来4年,我将在这里学习中国哲学,师从哲学系教授董平。申请博士时,我从上海来杭州见董平老师,老师仔细问了我看过的书,我答:《论语》《孟子》《荀子》,老师轻轻点点头。
博士阶段,我想从比较哲学出发,在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人性论和孟子的课题上做些探究。另外,我正在背《诗经》,已经背出三分之一。《诗经》共305篇,希望5年内能背完。
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对文学、哲学感兴趣?无论苏格拉底还是孔子,都在解决个人幸福的问题,希望人可以进步
很多人会对我的专业有困惑,问我“学这个有什么用”,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就学计算机,这种实操性强的学科,要不就学管理或经济。我来中国留学的美国同学,也少有学习文学的。
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什么对文学、哲学感兴趣?其实学习文学和哲学的过程,都是在学习修身、做人的方式,用古人的精神反观自己。无论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还是孔子、孟子,都在解决社会的问题,个人幸福的问题,希望人可以进步。这就是做学术最重要的出发点:让明日优于今日。
又有人问,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我可以非常从容地回答,有,虽然有待改进,但比过去真的好多了。从前我看到不认识的人,就特别紧张,话也说不出。现在我可以和陌生人交流。
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期许,如果一直在学校待着,别人会觉得你还没有一个社会身份,没有安定下来。我今年32岁,刚刚开始读博士,我的研究生同学大多23、24岁,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年龄的差距感到紧张,但一想到我妈妈,我就会放松下来。
我妈妈58岁了,才开始在百老汇做音乐剧,刚刚有比较成熟的发展
我妈妈1960年出生,她的爷爷是作曲家,奶奶是歌剧演员,大概有这个音乐基因,妈妈做了音乐老师,小学到高中都教过,但她真正热爱的其实是作曲。
我去纽约读大学那年,妈妈也卖掉老家的房子,整理行装,和我一起出发。她当时四十几岁,申请去纽约大学读音乐剧专业研究生。
今年妈妈58岁了,才开始在百老汇做音乐剧,刚刚有比较成熟的发展。她总是告诉我:你还有很多时间,不要急,慢慢学。
我在美国的朋友,还有我妈妈,都是工作之后,才了解自己的兴趣,通过工作积累经验,重新回到课堂。我来中国后,发现我的同学都是本科毕业直接考研。如果去工作了,就像走了一条岔路,很难再转回来读书。
具体到我个人,希望毕业后能做学术研究,出版自己的著作。读硕士前,我当过一阵子外教。我发现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笑得特别开心,他们就学得特别好。所以我告诫自己,要像孩子一样,因为内心的喜欢才去做学术研究,记住这点,不负最初的赤诚。
杭州的生活节奏比上海好,斑马线礼让行人,让人觉得很舒服。我喜欢杭州,喜欢这个城市的人情味
这些年,我假期里去了苏州、南京、上海、北京、青海、西藏、新疆、云南,但最喜欢的是杭州。
我的德州老家,和杭州的气候很像,一年里也是夏天最长,秋天最宜人。眼下正是我最喜欢的秋季,过几天叶子落了,我很想去南山路踩梧桐树叶。上海的梧桐也很迷人,但杭州的生活节奏比上海好,特别是斑马线礼让行人,让人觉得很舒服。
我刚到杭州读书时,语言不好,去银行或者买东西,沟通起来很不顺利。这时,身边的路人不论英语水平如何,看到吞吞吐吐的我,都会主动帮忙。还有一次,我走在路上,手机掉了。旁边一位大叔追上我,“是不是你的手机掉了?”。我还说“不是”。一摸口袋,才发现真的掉了,赶忙道谢。我喜欢杭州,喜欢这个城市的人情味。
我妈妈第一次来,我和老婆陪她游西湖,去雷峰塔、灵隐寺、净慈吃斋饭、素面,还有我老婆做的红烧肉、霉干菜扣肉,妈妈走到哪里都念念不忘。我妈妈生活的纽约,市中心当然也有公园,但绝对不会像杭州一样,在繁华地段、每个市民每天路过的地方,有这么美丽的西湖。
喜欢杭州,还因为在这里遇见了我的爱人杨蔚
还没恋爱时,我憧憬的爱情,是两个人平等,互相支持。我不是很浪漫的人,就是希望两个人能在一起,开开心心,简单依恋,无比亲密。当时的理想,就是我和杨蔚现在的生活。
我最早吃的杭州菜,就是老婆做的红烧肉,这个菜的味道,就像小孩子第一次尝到食物,会一直记在心里。去旅行时,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我最想念的还是老婆的杭州菜。
很感谢我的岳父岳母,愿意拿出户口本,同意我和杨蔚的爱情。
我们结婚,只是家人一起聚会,没有婚礼,也没有婚纱照。我们都喜欢简单一点,只要相爱就好了。但婚戒还是用了心思,我们的婚戒没有钻石和珠宝,只是普通的两枚银色戒指,两枚戒指是一模一样的。这么多年,只有一次结婚纪念日,我买过一束红玫瑰,但老婆说她不喜欢。
结婚后,我们和岳父岳母住在一起。很感谢他们对我学业的无条件支持,从来不说让我早点工作,快去赚钱。2014年,我想去复旦读硕士,问我老婆意见,她想也不想,就说:好,你去吧。
戴佳腾的朋友圈里,除了他的猫,分享最多的是:老婆弹琴真棒!老婆画画真棒!老婆做的菜真棒!
采访中,他和杨蔚咖啡喝到一半,还会交换一下杯子,尝尝对方的味道。我问戴佳腾,生活中是否遇见过比他更努力更专注的人,他毫不犹豫,又有些羞涩地回答,“我老婆”。
以下为杨蔚的口述。
我们全家一致觉得戴佳腾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郭靖,不是很聪明,但沉得住气,有一颗好心肠
我和戴佳腾在我教英文的学校相识。他很安静,也很羞涩。同事了两个多月,从没说过话,一直坐在办公室的角落,看自己的书,听大家聊天。
那时还不流行微信,我和他在QQ上聊天,他中文很好,打字也很快,我们彼此价值观接近,都很喜欢小动物,反对社会歧视,尊重女性。
在学校里有两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穿着鞋子踩在他膝盖上往上爬。我想不到一个外国男生对小孩这么有耐心。这个瞬间,我有些心动。
后来,我们相爱了。2009年他回美国论文答辩,我去宠物店领养了一只猫咪,等他回来。2010年,我们结婚了。
生活中,他这个人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常常去同一家餐厅吃饭,点一样的菜。他也很热爱跑步,上海读书时,学校附近跑。回杭州后,绕着西湖跑,一大圈2小时内跑完。如果不上课,他就在家看书,一天能看7小时,从没见过这么坐得住的人。
我们还养了一只狗,三只猫。小狗多多11岁,小猫咪咩、猪猪、刀刀都跟着我们七八年了。他说小时候父母离异,家里的小狗常常一声不吭地坐在他身边陪伴,现在想起来都是很温暖的事。
“刀刀”是我从垃圾箱捡回的流浪猫,捡回家时腿就不好,做了几次大手术,所以叫它“刀刀”。有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但戴佳腾坚持。他说我们没有权利替刀刀做放弃的选择,只能尽力让它活下去。猪猪也是捡来的,本来养几天就送走,但舍不得,就一直养着。
戴佳腾喜欢看金庸的小说,最喜欢的人物是郭靖。我们全家一致觉得,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郭靖。之前妈妈反对我嫁给他,如今对他也是赞不绝口。他不是很聪明,但沉得住气,而且有一颗好心肠。是的,我爱他的善良,也爱他的心无旁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