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蒋奕平)乘坐电梯不巧遇上了故障,你的第一反应是拨打电梯内的急救电话还是按下警铃求助?有了智慧电梯,或许还没等你拨完电话号码,救援人员就已经出发在路上了。这全靠一台叫做智慧监管装置的电梯安全黑匣子。截至11月7日,杭州已有13512台电梯完成了智慧监管装置的安装,在这些电梯里,一旦发生困人等状况,该装置会迅速向多个平台发出信息,开启安抚视频,实时播报救援进程。
智能处置
发生故障救援人员可秒知
日前,笔者来到杭州市西湖区的毛家桥公寓,该小区共有在用电梯25台,使用年限均已超15年。今年8月,该小区的电梯全部安装了智慧监管装置,并接入了96333平台。
进入单元楼的电梯轿厢内,智慧监管装置的电子屏上正循环播放着电梯安全公益短片,轿厢顶部还有一个智能摄像头。“过去,这些老旧电梯里连监控都没有,发生了电梯困人,尤其是老人或儿童被困,里面情况很难掌握清楚,给救援带来了不少困难。”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检科王静说,“而智慧电梯一旦出现故障,系统会立即给物业公司、维保单位和电梯主管部门的5名责任人手机同时发送短信,20秒内短信未确认,平台会以电话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毛家桥公寓最近的一次电梯故障发生在10月15日早上7时40分左右,在监管平台上,该次事故全过程清晰可见:一名乘客到达17楼时,发现电梯门无法打开,该乘客又按了其它楼层的按钮,都没反应。当他拿出手机正准备拨打救援电话时,轿厢屏幕内开启了视频通话,安抚他不要害怕,请他等待救援。大约在7时55分,维保人员到达现场排除了故障。
随着智慧电梯监管工作的全面铺开,被困电梯时打电话没信号、按紧急呼叫按钮没回应、不能准确判断故障电梯位置,以及困在电梯内不知所措等困扰乘梯人和救援人员的问题都得到了更妥善有效的解决。笔者从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了解到,智慧电梯发生困人时,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约8.5分钟,较人工接警处置用时缩短了2分多钟。
破解难点
维修保养不再走过场
电梯安全监管智能化,不仅改变了故障处置模式,也改变了维保作业方式。每15天一次的电梯维保,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维保人员究竟为电梯做了哪些检查?这个问题放在以前,普通市民只能摇摇头。
为破解电梯维保过程中出现的虚假维保、维保走过场等突出问题,杭州市质监部门开发建设了电梯透明维保系统。在电梯透明维保系统下,维保人员要求实名登录手机APP,根据系统内设的项目和参数,实时拍摄、上传电梯维保现场的数据和照片。一步一步、一项一项,严格按照维保流程规范操作,电梯维保全过程实时透明呈现。
据统计,杭州目前已经有10.3万台电梯实现透明维保,市民可使用“杭州96333”微信公众号扫一扫功能,轻松查询到电梯的出厂单位、维保记录、检验日期等。
而被上传到96333平台的详实维保信息数据,也破除了以往传统的维保记录信息无法快速查询、检索和分析的弊端,更加便于监管部门进行责任追溯和数据分析应用。
多方合力
让智慧电梯更加智慧
笔者从杭州市质监局近日召开的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全市电梯智慧监管装置安装总量已超额完成目标,从已经安装运行的情况看,整体成效显著,但横向比较分析,各地在推进进度上还存在一些不平衡的情况。
“智慧电梯技术上相对已比较成熟了,但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流程不少,前期要与运营商对接基建走线、申请开通网络账号,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向96333申请接入,并通过功能模拟检验合格才算完成。” 浙江新再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技术支持总监娄红磊介绍说,“小区网络情况不一样,每个运营商处理的周期也不尽相同,所以即便同是新再灵负责的智慧电梯项目,完成的时间也会有较大差异。”
建好了平台,下一步如何推广好、使用好、运维好,对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以西湖区为例,区财政投入1300多万元,为1800台住宅电梯加装了智慧电梯监管装置,并“买单”了后续5年的运维成本。
“也有部分地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模式,通过终端设备广告资源来支撑平台的建设运营。” 杭州市质监局特监处处长李顺荣表示,“电梯安全智能化监管是近年来特种设备领域的一项全新探索,技术和平台建设运营模式都需要不断优化,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智慧电梯才能更加智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