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带有“许衙界”的界石
一个写了“道林寺”的青花碗
圣果寺曾经经历过什么?
孙媛说,在圣果寺找来找去,还找到了不少文物,很多都是建筑构件,比如滴水、瓦当、筒瓦、花砖等,很多纹样都蛮好看,比如飞鸟、梅花等。
有几个文物蛮有意思。
在一堆残砖断瓦里,找到一个青花碗,碗底很有意思,内底錾有“道林寺”三个字。
在瓷器上錾字,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很常见。当时民间有在自家瓷器上錾字的习俗,有的錾在碗底,有的錾在碗里头,一般只錾自家姓氏,也有錾上户主全名的,或錾户主名中字辈一字的。
目的说来很简单,就是怕和别人家的搞混,以示区别。
圣果寺里的这个青花碗,为什么錾的是“道林寺”三个字?其实很好猜,当年圣果寺繁盛,有外地僧人来挂单,常用的碗筷,一并拿了过来。只是不知道,这个道林寺,到底是哪里的。
一个双头刻篆书石印,一头刻着“刘魁吾记”,是写信的落款;一头刻着“堇封”,是用在信封封蜡上的。
这个刘魁,名气不响,但他师父有名啊,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当年,王阳明逃亡时,就曾到了杭州,圣果寺、灵隐寺、南屏寺、净慈寺、虎跑寺等寺庙都借宿过。
孙媛说,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但推测,很可能就是王阳明的弟子刘魁,在圣果寺用过这个印章。
还有一块界石,长30厘米、宽15.5厘米、厚5.5厘米,上头写着“许衙界”三个字,是行楷,石面右下方还有一“凤”字。
孙媛说,“第一眼看到这块界石,说实话,我有点蒙,这不是寺院遗址吗?不是到1958年才废弃吗?这个‘许衙’从哪儿冒出来的?”起了好奇心,孙媛查了很多文献。
在《杭州地名志》里,说“许衙巷,西起青云桥,东塞。长65米、宽3米。相传,清时有许姓官员居此,故名。” 《杭州的街巷里弄》里说:“清代此地为城东小巷,名许衙巷。”在民国老地图里,也能找到许衙巷的标注。
那么,许氏是谁?
《钱塘县志》卷二十《人物政事》中记载:“许三省,字一所,锦里人。以嘉靖戊午举人授官。万历时,超迁为山西道御史。” 《湖墅杂诗》中也有记载:“许三省,钱塘人。嘉靖戊午举人。官夔州知府。居归锦桥南。三省九世祖涧,辟己居为义巷,俗称许衙巷,今名七贤巷。”
原来,许衙里的许姓官员,乃许三省也。
至于这块界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尚不明朗。不过,孙媛说,明清时期包家山一带有很多达官贵人的私家花苑,这样推算的话,估计许家当时也是这样的达官贵人,可能,只是可能哦,那时候的圣果寺,有那么一段时间,就是许家的私家花苑呢。只是,不知何时,私家花苑败落,界石滚落到此,才有了今天与我们的不期而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