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记者 戴维
青山湖畔,云安小镇。周末,一家完全由市民众筹的新型公共图书馆在冬雨中悄然绽放。
它叫“七月图书馆”,因酝酿于七月,但也可以在赫尔曼·黑塞的诗中找到它的来历:“我们,七月里出生的孩子, 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
这是一个怀抱着理想主义的图书馆,全部图书来自爱书人的众筹。由本报发起号召,自8月3日向全社会发出征集,4个月时间,8000余册图书从全国各地汇集至云安小镇……捐书者中不乏各界名人,更多则是热爱阅读的普通人。
小而美的文化新地标
七月图书馆在云安小镇最繁华的地段,面积约350平方米。进门是近7米高的原木色巨大书墙,和醒目的巴勃罗·聂鲁达黑白头像。往墙上看,《柏拉图全集》,中华书局全套的《中华经典名著》,已经绝版多年的河北教育版《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一整年的《读库》,《剑桥中国史》,《席勒文集》,《莎士比亚文集》,《郁达夫文集》……让人想起博尔赫斯的名言:“天堂啊,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里给读书人提供的物质食粮也是相当有书卷气的,翻糖饼干上一律印着鲍勃·迪伦、杜拉斯、村上春树等文艺名人的头像。
长桌、小桌、暖黄的灯、冬日必备的暖气,无论自主阅读,还是书友相聚,这里都准备好了,为人与人的书路相逢,提供了舒适的场所。
这里既是一所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又是远离喧嚣的文化会客厅。等门口的杭临轻轨(接驳地铁五号线)明年落成,这里将更易到达。小而美的“七月”,无疑是杭州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这些书带着几十年的温度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七月图书馆以人为主角,由一个个捐书人的专属藏书柜构成,定制铜牌上写有捐书人姓名、关于读书的寄语。
这里的8000册藏书不乏珍稀绝版。杨基成、杨溢父子捐赠了3个书柜,全是关于《红楼梦》的书籍。浙大老教授、《语文报》创始人之一张春林,捐赠了两套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头书籍,一套是《走向未来》丛书,另一套是《面向世界》丛书。原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老领导王尚琪,其夫人与女儿以他的名义捐赠了429册藏书,包括一套已绝版的《李渔全集》。
每本书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都传递着爱书人旷日持久的温度。
江帆、白虹夫妇捐出了家中藏书895册,江帆是原浙江日报主任记者,业余研究文学,写过清代女词人吴藻的传记。白虹是原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风靡一代人童年的《幽默大师》就是她主编的。
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应该不断“复制粘贴”
七月图书馆的未来会怎样?图书馆发起人、云安小镇总经理张弦说:“这个图书馆不属于我,它属于所有捐书人。怎么搞得更好,希望大家一起出意见。”
媒体评论员俞柏鸿说:“这里的每一本书都很珍贵,是读书人自己捐出来的。捐书人有自豪感,阅读人有敬畏感。张弦和我说,希望这样的图书馆杭州明年出现30个、40个。不要看它小,这是一种现象,市民众筹图书馆,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更多读书人表达了相同观点——
广告公司的寿女士说:“我们公司每个人都捐书了,今天我惊呆了,大家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厉害。”
杭州诗人陈耀说,“我有点社交恐惧症,但这样的分享会让我很自在。很多人一辈子不会说上一句话,但在这里会有一次相遇的机会。”
民谣歌手万晓利也来了,开口就是“检讨”:“太惭愧,我捐的太少了。我以后还会继续捐音乐方面的书。”
捐书将一直持续下去
七月图书馆特意留出了很多柜子,等待新主人。捐书征集令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张弦也希望借此机会为七月图书馆找一个真正的馆长。“为了妥善保管大家的爱书,图书馆的书籍概不外借。但只要你来捐书了,即使只捐了一本,只要我们收藏了,你就是我们的会员。”
七月图书馆地址:杭州市临安区云安路199号云安小镇
试运营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17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