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记者 潘卓盈 摄影 朱丹阳)
对独立书店如数家珍的粉丝,一定会报出一长串国内城市文化地标:北京的单向街、上海的季风、台湾的诚品、南京的先锋……
现在,单向空间来杭州了,而且还是长三角地区的首家单向空间旗舰店。1月12日,它将正式在杭州远洋乐堤港开业,目前处于试营业阶段。
单向空间和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近几年入驻杭州的外来人气书店品牌一样,选址同样瞄准了人流聚集地——商场。
4年前单向空间来杭州
开了一家只存在7天的书店
真要算起来,单向空间和杭州的缘分,4年前就有了。
2015年元旦,单向空间在中山中路(南宋御街)36号开出了一家临时书店。这家开业期限只有7天的小店,当时吸引了大批书迷、设计师、艺术爱好者及学者。
4年前,实体书店正处在寒冬,并未脱离困境。那次杭州7天短暂开店,单向空间联合创始人、作家许知远也来了,在南宋御街做了一场阅读沙龙。现场有人疑惑地提问:“纸质阅读存活已经越来越艰难,以后书店还会存在吗?”
我记得,当时许知远的回答很肯定:“书店不可能消亡,在未来,它一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几年过去,全国书店业态风起云涌,的确创造了太多人们曾经难以想象的可能性。
半个月试营业
已经举办了十几场文艺沙龙
身为一家标志性的独立书店,单向空间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不仅仅卖书、卖文创产品,还提供以阅读、思考、人文智力为轴心的精神内核,持续不断地举办免费的文化学术沙龙,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地标。
2006年,许知远和几位朋友共同在北京圆明园一座院落里创立了单向街书店(后改为单向空间),店名源自德国文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著作《单向街》。这家书店开始成为作家、导演、艺术家,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频频光顾的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来,单向空间已经举办了2500多场沙龙,邀请作者、学者、艺术家、媒体人等3000多位文化领域的意见领袖,围绕时下最新鲜的议题,展开思想交锋。还在试营业阶段的杭州店,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已经带来了十几场高质量的文艺沙龙。
在许知远眼中:“单向空间不仅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个场域和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你可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平庸、恶俗和逼仄,可以寻找到精神和审美的同道。”
那么,来到杭州入驻后的单向空间,会有哪些升级和不一样的亮点?
相关报道:“书店+”时代 杭州又多了哪些新书店?
用12米超高书墙
打造一张Knowledge Map
整个杭州店面积超过2400平方米,分为三层楼,全挑空设计。这个体量,其实在眼下越来越多、越开越大,动辄几千平方米的商场连锁书店中,并不算突出。
图书以人文社科、生活、艺术、文学为主,设有一个咖啡区和一个茶酒馆区,让爱喝茶、喝咖啡、喝酒的人都有了选择。
进门就有一面足足有12米高的超高书墙,单向空间称之为“Knowledge Map单向人文地图”。什么意思呢?就是这面墙上摆放的书,都是书店向读者介绍的值得推荐的经典书籍,涵盖古典哲学、启蒙运动、当代社会问题、文学艺术及生活审美等数个大主题坐标,其下又各自分支出更多小主题坐标,书籍把各个坐标相互连接,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知识路径,从而组成一张“Knowledge Map”。
进门处,单向空间还设置了书店自己推出的几大图书榜单,有意思的是,除了“畅销书榜”,还有“滞销书榜”。
佳作书局、日本杂货店、多抓鱼线下店
有好几家特别的“店中店”
“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现在,我们将好书、好物、好沙龙、好物、好展览、好演出带到杭州。”单向空间这次入驻杭州,带来了几家特别的“店中店”。
比如,有着77年历史的佳作书局(1月4日《都市快报》B08版已报道过《有77年传奇历史的佳作书局来杭州了,创办于上海、搬到纽约,5年前被一个80后带回中国》)。书局位于单向空间3层,包含了艺术、摄影、设计、建筑等诸多门类的原版书籍5000多册。
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重度买书患者”:互联网二手书流转平台“多抓鱼”,将在单向空间开设线下二手书区。以后,你可以在这里轻松卖掉闲置书籍,也可以买到经过正版鉴定和消毒翻新的二手好书。这对重度买书患者是个好消息。
带来“好物”的单向,将引进一家有300多年历史的日本杂货店中川政七。它始创于1716年,最初是专门贩售日本传统手工纺织品“奈良晒”的商店,传递的是一种传统与现代融汇的日式生活美学。从1月9日起到2月28日,在单向空间,中川政七将以快闪店的形式,以3个展桌,展现老店铺的历史变迁、发展故事,以及焕发出崭新生命力的过程。
另外,单向空间在杭州还特别设了一个绘本馆,这是之前北京店所没有的。绘本馆精选上千册国内外优质童书,大部分都是海外原版。
在单向文艺现场和绘本馆之间,有一处L形长廊,是“单向艺廊”。这里以后将不定期展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展览。比如正在进行的是青年艺术家拉黑的作品《走失》,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商场+书店 已经是标配
随着体验式消费成为商业热词,一些创新型休闲文创业态越来越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被天然赋予“人文精神载体”、“文化栖息地”的书店自然成为最好的切入口。前几年,“书店+商场”的模式还是新鲜的业态新宠,放到今天来看,早已是大家默认的标配,就好比凡是个综合体都会有一家影院一样。
以依托商场合作模式扩张的西西弗书店为例,自从2015年第一次入驻杭州,目前已经在杭州开出了8家商场书店。根据西西弗总部提供的数字,2018年全国新增门店83家,总店量达到194家,预计今年还要新开100家,总量希望能突破300家。
这个扩张速度还不是最快的。
上个月,第5家言几又杭州店在湖滨银泰开业。这个时间,距离第一家言几又入驻杭州,仅仅过去了14个月。当时,开在来福士的3200平方米巨无霸书店,服装、家居、艺术品、甚至连厨房用品都包罗在内的店中店模式,把杭州很多人吓了一跳。
可就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集咖啡、文创、服装、绿植、家居等跨界组合于一体的“复合型书店”之风,越刮越烈。有些商场没有引进具有多年文化积淀的品牌书店,而是干脆借助跨界、复合的形式,直接“造”一家书店出来,比如去年诞生在西溪银泰城的“咣当”,一来就是霸气的5000平方米,号称是所有购物中心中面积最大的一家书店。
当然,并不是所有开在杭州购物中心、商场的书店都存活得很好。比如Page One,2010年万象城开业,它就已经入驻,要论开在商场里的书店,Page One可以算是鼻祖了。杭州店也是这家新加坡连锁书店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站。8年前开在万象城的Page One是一家给人感觉非常潮非常时髦的外来书店。在众多书店品牌的激烈竞争下,去年Page One杭州店选择了关门。有人分析,这和近几年书店兴起的贩卖生活方式经营模式有关,Page One杭州店并不提供咖啡等赚钱的服务,甚至没有准备大面积的可以坐下来读书、休息的空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