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定居城里三十年后 老爸重新住回乡下过大年
现在,人人都羡慕在农村有这样一个家!
2019年02月04日 11:05:15 来源: 都市快报 记者 胡鸿

  农村新屋不可少的烹饪神器——土灶,旁边大瓮里装的是家酿的红曲酒。

  亲姐姐昨天一早发了朋友圈,她带着三个娃天天爬山,从山脚下出发,一直爬到山顶。山上风景独好,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空气清新。

  这个时候,我年近七旬的妈妈已在灶前忙活了一上午。宰鸡宰鸭、包饺子包馄饨,土灶上的牛肉煮得酥烂,准备接下去七天一大家子的伙食。

  每到这天,爸妈心头都牵挂着三拨人,分别是大儿子、大女儿和老幺我三家人。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今年注定特别热闹,因为第一次在东阳农村老家过大年。

  我还留守在杭州。老妈一会发语音,一会发视频,告诉我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她切肉的时候,手被刀刃压到了,血止不住,隔壁邻居王叔、巧姐、英姨闻声而来,她几乎热泪盈眶:“这热心劲儿比城里要强,有个事情叫得应,真真正正地叫——远亲不如近邻。”

  视频中,三个一米多高的大瓮一字排开,口子中露出的红曲酒,色泽鲜亮如山间的映山红。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酒香四溢。老妈的这一老底子技能,这次回到农村又一次大放光彩。城里头房子再大,哪放得下这么大的缸。

  妈妈说,临近过年,老爸终于肯住回来了。

  三十年前,老爸是村里的大队长,有才干有胆识,一路从村里到镇里,再拖家带口,到东阳县城安家。说起来,那时是铆足了劲,这次回乡,最不适应的也是他。这一年老宅重建,城里乡下两地跑,老妈借了隔壁小叔家的一间房住着,安心做后勤。老爸就不愿意了,每天离不开iPad,小叔家没网络住着不方便。还有个原因,离开了三十年,生活习惯上,确实不适应。

  在村里,他是老大哥,十多年来不少兄弟跟着他走出了农村。村里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寂静,留守的多数是耄耋老人。

  今年,大家像悄悄约好似的,齐刷刷回了村里。后来我的堂弟,村里第一个考进浙大保送读研留校工作的他告诉我,这一年家家户户去申领了拆后重建的指标,山脚下这片寂静的山村,像是从睡梦中苏醒了过来。来来往往的货车卡车穿梭着输送建材,人流也大了起来。一座座洋房林立在乡间田野之中,青山绿水之间,年前陆续完工,趁着春节住新屋。

  这几年,爸妈年纪大了,无法在身边陪伴,我最怕他们冷清。

  老妈喜欢串门,城里家家户户门户紧闭,不容易套上近乎,村里就大不同,家家户户敞开着大门。老妈清晨6点起来给后院的牲畜们喂食,用前一晚发的面做包子馒头,挖几颗自己耕种的番薯和各种蔬菜。量上从不只考虑自家,往多的做往多的种,乡里乡亲共享。

  蔬菜自己种,荤菜就得每天赶集去买。集市距离村里五六公里,早上7点左右搭上邻里的三轮车,风风火火转一圈。妈妈说,这感觉像回到了从前,同一拨人,同一条路,同一个集市,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心里边升腾起的是他们这代人独有的怀旧。

  刚刚,老妈又去姑姑家串门了。姑姑家的新房在村口,紧挨着一座小桥,桥底下是山泉,流向村口的水库。小时候一回到这里,我就约上小伙伴在溪畔抓小螃蟹,石头底下的小鱼小蟹,爱捉迷藏,有时候怎么抓都抓不到,但乐在其中。姑姑家视线最开阔,搭建了一个小院子,栽上几棵桂花树、栗子树,特别美。

  正如桥头的小溪、洋房背后的群山、村口的小庙,它们安安静静、清清冷冷地独守了这片土地三十多年,似乎一直在迎接这些故人们的回归。年轻时从这里长大的人们,年老了再回到这里,带回满满乡愁。

  紧贴村子的山头,这几年陆续被开发,景区招牌悄悄挂在了村口,时不时有三五人群上山烧烤或是爬山,都要经过村里,人气越来越旺。老妈说,以前嫌弃,现在人人都羡慕在农村有这样一个家。“你快回来看看!”

  掰着手指头算算,还有三天,我也可以带着两个宝贝,回娘家热闹热闹了!

标签: 过年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