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就业形势整体是稳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压力。”昨天下午,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了媒体通气会,介绍了去年我省就业的总体形势和下一步促进稳就业的举措。
省就业局副局长陈根元介绍,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以及求职者对于优质岗位的追求依旧是目前形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2018年
●浙江城镇新增就业125.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已连续6年超过100万人。
●全省在册企业224.47万户、个体工商户422.63户,同比分别增长14.38%和8.46%。
市场供求
◆需求
2018年上半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季均用工需求130.75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7.45%;季均求职人数73.39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7.15%。
◆供给
2018年上半年市场季均供求缺口57.36万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67万个;季均市场求人倍率1.78,较上年同期上升0.19%,市场供求总体保持基本均衡。
缺技工和技能人才
◆总体情况
从全省用工监测情况看,2018年上半年监测企业月均缺工企业占比22.21%,同比上升3.04个百分点;月均调查缺工率1.91%,同比上升0.33个百分点。
◆缺工类型
普工仍然是缺工的主体,占缺工总数的76.62%,同比上升0.57个百分点。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各类技能人才季均需求60.69万,同比减少3.87%,降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3.58个百分点;季均供给33.18万,同比减少9.15%,降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季均供求缺口27.5万,同比增加0.89万;季均求人倍率1.83,同比上升0.1个点,技能人才紧缺程度有所加剧。
用工人员素质
◆总体情况
2018年6月底,全省用工监测企业从业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占65.95%,较2017年同期降低1.39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占比21.63%,较上年同期提高1.19个百分点。
◆学历及技能
外来务工人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32.47%,较上年同期提高0.86个百分点。
有技能等级的占47.52%,较上年同期提高0.71个百分点,其中,初级及中级技能占40.64%,高级技能占6.88%,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68个和0.0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浙江蓝皮书2019年浙江发展报告》
成绩
去年我省新增就业125.3万人
陈根元说,我省去年整体的就业形势较稳。
据统计,2018年,浙江城镇新增就业125.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已连续六年超过100万人。同时,我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30.63万人,作为就业“主力军”,他们的初次就业率达96.75%。此外,还有超过30万的外省高校毕业生来浙江就业。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分析,我省去年就业形势较稳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得益于我省活跃的民营经济。“去年全省在册企业224.47万户、个体工商户422.63户,同比分别增长14.38%和8.46%,为就业增长创造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产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省委省政府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也扩大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用人需求。
此外,我省困难群体就业也得到进一步保障,去年我省共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93万人。
趋势
岗位与求职人数均下降
虽然我省整体就业形势较稳,但是仍旧存在一定压力。
据省人社厅统计,去年,我省求职倍率为1.8,也就是说一个求职者对应着1.8个岗位,乍一看这代表着求职者选择余地较大,陈根元说:“从全省99个人力资源市场上体现的趋势来看,总体来说岗位多于求职数。但是就业形势结构性矛盾仍旧比较突出。一个是老百姓对好工作的追求与社会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个是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技能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短缺,就形成了不小的就业压力。”
根据全省99个人力资源市场反映的数据来看,企业提供的岗位数和求职的人数双双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岗位数下降了10%,求职人数下降17%左右。究其原因,陈根元表示,一方面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岗位数有所减少;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发展起来了,当地人来浙江求职的人数少了,因此求职人数也在减少,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也在下降。
年前在杭州一家房产中介工作的姜姜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他就不准备再回杭州工作了。“每个月的租房费用好几千不说,光是到工作的地方车程就要1个多小时,平时工作又是东奔西跑的,来回都远。”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月6000多元的工资在杭州只够日常开支,回老家至少不用租房,吃穿也不愁,能够靠着父母“啃老”。姜姜说,更重要的是春节在老家与同学朋友聊了聊,发现现在家乡发展势头很不错,所以产生了留在老家干的念头。“在家乡工作,节省了生活开支、上班时间,也许还能找个稳定的女朋友。”
陈根元说,生活习惯不适应,教育、医疗、餐饮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择业的因素,“性价比”成为越来越多的异地求职者考虑的首要标准。
新政
为促进就业的企业
送百亿“红包”
为了进一步稳定就业,促进创新创业,去年年底,我省新出台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新政”),这项新政的最大亮点就是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特别突出对困难企业的减负。
新政规定,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裁员率不高且符合浙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特定困难工业企业,可按一定比例返还部分社会保险费用。据测算,2019年,仅这一项针对困难企业的“特惠”政策可为企业减负上百亿元。同时,新政对裁员率不高且已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预计在2019年还可为我省企业减负30亿元。
新政还在创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完善,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提高了贷款额度,着力解决初次创业人员的融资难题,对入驻实体数量多、孵化效果好、带动就业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将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奖补。
广大普通劳动者也可享受到新政带来的“红利”。在劳动者提升技能方面,新政从稳就业角度,重点规定了特定困难企业和失业人员的培训政策,例如对困难企业保留岗位、组织职工培训的,政府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参加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除了培训补贴,还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给予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在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方面,新政加强了“兜底”,如劳动者失业后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
我省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增加近万人。
浙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近三年均有1.6万人左右。
重点抓两类人群就业
大学生就业
顺应慢就业趋势调整招聘会的时间
陈根元说,根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31.5万人,比去年增长0.9万人,这对我省稳就业的形势有一定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现在高校毕业生中慢就业人数的增加。最为明显的就是,以往每年高校的秋招达成的应聘意向率在减少,一些好的企业都是赶早去学校举办校招,可是效果却不如前几年那么好了。
据在杭高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介绍,学生慢就业的趋势在上升,一方面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提升,使得毕业学生没有那么着急找工作养家糊口,本科毕业生中考研、考公务员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大部分毕业生找工作都要等到考研、考公务员出成绩“落选”才进行,也就是说春季招聘会上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当然,不排除一些应届毕业生仍然不就业,“闲散”一年为来年继续考研、考公务员作准备。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趋势,省人社厅也调整了招聘服务的方向。“今年3月,考研成绩已经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招聘会会集中在这个月。线下的浙江人力市场会安排5~7场的招聘会,线上在浙江人才网将提供有效岗位近3万个。”省人才市场主任徐露辉说。同时,计划3月19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19年浙江省春季人才交流大会,5月4日举行2019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专场公益性招聘大会。
推行校企合作对接会提高毕业生技能
促进就业要提高人才与岗位间的对接精准程度。徐露辉说:“我们将根据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相关专业突出的高校对接,开展一系列小型招聘会,为企业寻找专业人才,也为专业人才对接相关企业。”
据省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宋力介绍:“我们准备召开校企合作对接会,希望企业和高校之间形成良性合作关系。能够以‘菜单’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同时,鼓励送技能培训进校园,比如将企业车间当教室,让学生在体验中实践,提高就业技能。”
为此,今年省人社厅将加强开展大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同时,将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培训技能等提前送入校园。“不少地区开展了见习、实习活动,通过提供经费、食宿、保险等对接高校和企业,毕业生留在该企业的几率大幅提升。”徐露辉介绍,省人社厅也将在省级层面搭建平台,增加见习、实习活动。
据了解,浙江将在符合条件企业设立见习基地实行就业见习计划,三年内目标安排见习人数达4万人以上,见习对象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至24岁的的失业青年,通过培训和补贴,鼓励见习人员留在该岗位工作。
与此同时,省人社厅也关注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据省人社厅工作人员介绍,浙江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近三年均有1.6万人左右。这些毕业生将由各地基层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走访、摸排,掌握具体情况。同时,为他们介绍岗位、组织培训、提高技能、提供就业信息以及落地相关政策。比如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工作,政府将对企业和求职者给予一定补贴。
就业困难人员
用“私人定制”开展就业援助
年纪较大、技能不足、身体残弱、低保户等一些困难求职者,也是省人社厅今年稳就业的重点帮扶人群。
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鼓励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政府将对招聘就业困难人群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补贴。如果就业困难人员能灵活就业的,政府也将提供社保补贴和免费培训,当然,政府也会为这类人员提供公益性岗位。
杭州市江干区江锦社区和谐嘉苑东苑居民陈杰今年30岁出头,是视力四级残疾人员。他有一双儿女,妻子全职在家,一家四口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房租及陈杰打零工的收入。“因为家中老人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带小孩,妻子只能全职在家。”陈杰说,他大专毕业,学的是广告设计,因各方面原因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只能到处打零工。去年5月,社区工作人员将就业扶持政策和残疾人相关政策带到陈杰家中,帮助其拓宽视野,增强信心。如今的陈杰已经开始积极规划自己的创业之路,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他脸上,而社区也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为他进入创业园积极协调,落实相关政策。
41岁的关雪岚家住杭州市江干区钱杭社区,大专学历,从单位辞职后,在社区办理了就创证,并一直领取失业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通过创业培训并获得了针对就业困难人群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去年4月和朋友合开了一家培训教育机构,目前已申领出办学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成为社区内唯一一家合法办学的教育机构。
据了解,这种“私人定制”就业援助活动今年还将继续开展,省人社厅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加强帮扶,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计划帮扶7万人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