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电器智慧新工厂,操作工人少,生产效率高。图片由德意公司提供
人才市场招工忙
春节过后,萧山区企业陆续开工。不少制造行业进入开工忙的状态,用工需求增加。然而,由于当下处于刚过完春节的特殊节点,很多外来务工者还在老家或者返回萧山的途中,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尤其是操作一线的熟练工,更是高薪也难招到人。
与此同时,随着房租等生活成本增加,来萧的务工人员,在找工作时变得更加“挑剔”。他们希望薪酬待遇好一点,还能包食宿。为了留住人,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抛出了包吃住、夫妻房等诱人的“绣球”。
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德意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则通过机器换人、打造智能工厂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目前正开足马力冲刺“开门红”。
不同的用工需求,折射出萧山经济转型升级路上的AB面,一面是“荒”,一面是“忙”。“单纯依靠招聘大量劳动力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企业还是需要积极转型升级。”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政府部门,则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传统制造企业:
月薪8000元招不到人
随着我区多个行业景气度提升,今年用工需求增加,尤其对一些紧缺的熟练工,薪酬待遇很诱人。
蜀山街道的一家工程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为熟练工开出了月薪8000元的待遇,并提供免费工作餐。然而,上门应聘者寥寥无几。“开出高薪,是因为目前车间的一线熟练技工缺口比例达到了两位数。”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去年6月份,同样的薪酬条件,招1名技术管理岗位人员,1天能收到30多份简历,其中有不少还是985院校的毕业生。“今年和去年的招工反差有点大。”
对于部分传统制造、劳动密集企业来说,春节过后往往是员工流失高峰期,不少企业正面临一线技术工人紧缺、返厂率不足的困扰。“现在招个技术工人真难,尤其是熟练工。”记者采访了不少急于招聘人才的企业,得到的答复基本一致。
人难招,而企业的用工需求却在增加。记者近日走访了瓜沥、靖江、南阳、益农等镇街,了解到纺织、化纤、羽绒、卫浴、制伞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对一线人员的需求量较往年有所上升。面对用工缺口,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也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校园招聘、招聘专场、网络、公司网站、张贴招聘广告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人才招聘工作,保证人力资源需求。
根据区经信局及各镇街对各行业企业调查显示,多数行业对今年经济宏观形势判断趋于稳定;部分行业如钢结构、食品加工、轨道交通制造业对节后企业发展充满信心,预计今年订单饱满、生产情况良好。
智能制造企业:
减轻对劳动力的依赖
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求工若渴”相比,区内较早完成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企业,却是另一番景象。
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来到德意电器的智慧工厂,只见智能机器人的机械手臂精准而快速地忙碌在生产流水线上,AGV智能小车运载着各种原材料、磨具和成品,有条不紊地自动传输于生产工位之间。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实时监控着所有车间几万个数据流,工厂内所有的货物、设备都植入电子标签,不同的装置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一个偌大的生产车间,工人的数量却不多,很快就能数得清。
为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制造智能化,德意投入数亿元打造智慧新工厂。这笔投资,在德意电器董事长高德康的眼里,很值:在新工厂,工人数量比原来减少了一半多,产能却提升了3—4倍,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这对德意长远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高德康表示,以后还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德意电器只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企业之一。此外,万向、恒逸、亚太、兆丰机电等一批企业,都从中尝到了甜头。春节长假一过,由于对劳动力依赖程度降低了,这些企业就可以开足马力步入生产,努力冲刺“开门红”。
近年来,得益于智能制造、机器换人技术的应用,不少萧企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这也成为我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亮点。
求职者:层次不同
薪酬待遇想法不一样
面对节后的用工缺口,招工成为了萧山不少企业的头等大事。临浦、衙前等镇街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25日,衙前镇在镇文体中心广场首次开设了企业“抱团”招聘会,40多家衙前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数千个,月薪5000—7000元的一线熟练技工岗位,数量也很多。
当日招聘会上,与企业的招人心切相比,不少外来务工的求职者却显得不以为然,并不急于找到新工作,对于薪酬待遇,他们有着更多想法。
“现在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不包吃住月薪5000元左右根本不够用,更别说到了过年攒钱回家。”来自湖南的小柳,前几天刚和老乡来衙前,听说有招聘会,就赶过来看看。“打包工底薪多少?”“有没有餐费补贴?”“如果不住企业宿舍,会另外给补助吗?”“是自动化流水线包装吗”……问了诸多问题之后,小柳看中了一个打包工的活,招聘单上写着计件月工资5500—6800元不等,但因为要“三班倒”,小柳还是有些犹豫。在他看来,企业最好能包食宿,解决吃饭住宿等后顾之忧,如果是常日班的话就更好了。
今年32岁的林利新也在现场找工作。5年前,他从老家四川来到萧山,一直在蜀山一家制造企业上班,做装配工作。后来因为工厂整体拆迁,去年6月份就早早回老家去了。
而林利新这次来萧,主要是“探探路”,看看有没有待遇合适的工作,争取再工作几年,然后回老家去发展。他说,相比东部,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也在加快,就业机会不断增多,林利新的不少老乡和工友就选择返乡就业。
面对招工压力,不少企业也纷纷“出招”,想方设法留住员工。一些企业在改善食宿条件方面,打起了包吃住、夫妻房等“温情牌”,有些则在发放补贴和奖金等方面体现了可观的待遇,有些企业给出了来回路费报销的福利,部分企业还提供了见习岗位,让更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务工人员和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有了锻炼机会。
而在智能制造企业,招工不是难事,不少高技能人才节后立即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去年3月份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刘工程师,目前正投身于萧山某智能制造企业的装备制造自动化应用实践。企业不仅给他配备了专门的研发工作室,还在经费和人员配备上给予了充分保障。能拥有这样的平台,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将近一年的在萧工作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让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这是最好的价值体现。我愿意安心留在萧山,追求自己的梦想。”
据悉,自正月初七、初八起,包括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杭齿集团、杭州依维柯汽车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职工返厂率都在九成以上。
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培育技能人才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年后复工,萧山的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建筑业等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需求,区人社局里直接和企业接触的工作人员小夏,自开年工作以来就接到不少企业主的电话,打听招聘会安排事项。
企业为何留不住人?“房租上涨过快、工资却没有明显提升,这是普遍原因。我们倾向于把它看为市场行为,鼓励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宋迪说,“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为企业增加招工平台等方式,助推问题的解决。”
来自河南的李广伟2007年就来到萧山,是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负责发动机装配调试的一名技师,去年2月他被评为第九届萧山“首席技师”,每月能享受技师津贴,这让他归属感满满。他说,这样的奖励不仅带动了自己和周围同事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也体现萧山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
据悉,针对技能人才,我区目前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体系建设资助办法》、《杭州市萧山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6个管理办法。实践中,对获批设立的区技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建设经费资助5万元;实施区首席技师津贴制度,每年从企业遴选10名顶尖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授予萧山区“首席技师”称号,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津贴;2012年起获得高级技师证书的,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2018年5月1日起,符合E类人才申报条件的高级技师,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符合F类人才申报条件的技师和高级技师,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外来务工人员中的熟练技能型人才创造更加稳定就业的工作环境,我区计划逐步帮助其解决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生活问题。同时谋求解决劳动争议当前突出问题和建立长远稳定处理机制相结合,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劳动关系主体良性互动。
“针对密集型企业中技术含量低、易上手的岗位,我区通过增加招工平台,为企业‘开源’。”宋迪说,就在前段时间,我区与贵州从江县开展劳务协作,20多家萧企参与,向从江县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接下来,我区正在计划组织“城乡统筹发展——江干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区、建德市”2019年建德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新春招聘会,以及组织企业赴黔东南州参加就业扶贫劳务协作系列专场招聘会。
“企业是自主的市场力量,招人用人留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宋迪表示,企业在应对招工难问题要进行 “从增到减”的思路转换。单纯依靠搜寻增加更大量的低端劳动力资源不仅已不可行,而且不适应于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进行的转型升级要求。
宋迪建议,企业不妨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来减少低端普通的用工需求数量。对此,区人社局将进一步做好服务,培育扶持,积极引导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来萧发展,通过区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我区规模企业互动对接、牵线搭桥,合作共赢,为我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服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