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新建浙江省非遗馆、浙江文学馆,浙博、浙图将新增分馆
之江畔,听“文化之心”起跳的声音
记者探营今天正式开工建设的之江文化中心
2019年02月28日 05:57:1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陈淡宁

14.jpg

之江文化中心

  浙江在线2月28日讯 今天,集结了浙江省博物馆新馆、浙江图书馆新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浙江文学馆的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开工建设。

  未来建成后,它将以省内体量最大,集自然、人文、艺术、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复合文化综合体的姿态,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全新文化地标。

  从杭州市中心出发,在中河高架复兴路口下,沿着复兴路一路开到之江路上,钱塘江的风景顿时让眼前开阔了不少。在之浦路转弯,然后沿着枫桦路、碧波路、江涵路逆时针转上一圈,开车要10分钟,这个圈圈内即是之江文化中心的所在地。总用地面积约270亩,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

  几天前,记者从位于碧波路上的出入口进入工地,那里还是一片空地。土地基本平整好,临时指挥部也搭建完毕。而在今天,记者脚下的这片土地,将正式破土动工。

  站在工地的中心,朝东西南北望过去,均有不同程度的在建工程,满眼挖掘机和吊塔,一派蓄势待发的盎然姿态。

  之江的人文历史可上溯至秦朝。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杭州设立钱唐县,这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县城所在地,也是杭州建城史的发源地,而转塘被认为是钱唐县城遗址最可能的所在地之一。

  悠久的历史,也使之江拥有良好的文化根系和文艺气质。最近几年来,随着一批批重量级的文化设施在这里落址开建,钱塘文化的发源地之江,已成为杭州颜值、气质皆备的文化核心地带。随着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的先后入驻,给自然美的之江添了人文底蕴的同时,也促进了诸如“环美院圈”等区块效应迅速成型。而之江文化中心作为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心脏”,将成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的强劲引擎。

  之江文化中心项目位于之江文化带核心区块,选址在西湖区之江区块龙王沙地块。很多读者都知道,沿钱塘江一带的许多地名都是“XX沙”的格式,除了龙王沙外,还有麦岭沙、珊瑚沙等。据当地人说,这里就是一片钱塘江里的沙地,统称“钱塘沙”。关于这个说法,当地老百姓津津有味地向记者讲述那一带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钱塘江里曾经住着一条恶龙,作威作福,两岸百姓吃尽苦头。皇帝百姓携手斩杀恶龙,龙头掉进江里,在江面上升起一片沙滩。“斩掉老龙头,涨起钱塘沙”的地方俗谚就是源于此,这些在《之江历史文化丛书》里都有记载。传说流传百年,可以读出民间朴素而正能量的价值观念:美好的东西是需要靠我们亲手缔造的。一如文化与文明。

  梳理以往的政府报告,我们可以看出,之江文化中心的建设,不仅能推动现代文化场馆资源进一步走向整体与共享,也更有利于深化拓展四馆的公共教育功能。

  工地上,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跃进向记者描绘起未来的蓝图。作为设计方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作为施工方的浙江省建工集团,共同接下了之江文化中心的设计建设任务。

  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曹跃进告诉记者,四馆建筑主体外观都传承了传统江南建筑粉墙黛瓦的风格,中心文化公园的设计上亦秉承了“天地人和”的哲理,汲取浙江的山水地域元素,将四周的场馆建筑隐喻为“山”,点缀在江南园林的庭院水景之中,就如同一幅展开的中国山水画卷。

  “四馆”中,省博、浙图,是到之江再开一个新馆,除了馆陈空间更大了,还能提升馆藏条件,改善功能设置,优化陈列布局。非遗馆和文学馆都是新建的,既能填补省内此类型文化场所的空白,又能与其他设施集聚联动。

  “四馆”住在同一个小区里,彼此连接,又各赋特色。所以对于未来的文化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展开这样的想象:我们在浙博看了一场有意思的展览,并对其中一段历史很感兴趣,只需要走两步,就能到浙图借上一本相关的书细细研究。又或者,当我们在文学馆听完了一场作家的创作漫谈,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如今城市里很难见到的旧手艺,在对门的非遗馆里就能真切地看到匠人们的演示。而除了这“四馆”之外,作为文化综合体,公共会展及服务中心也将配套落成,承担这四大公共场馆的延伸功能。

  记者还从省文化与旅游厅了解到,之江文化中心的规划起点很高,按照“国际一流、中国特色、浙江元素”理念,打造一个标杆性、聚人气、促消费、有机活态的新型文化综合体,省级功能专业性、公共服务公益性、大众文化消费性有机统一,促进展示教育与文化消费良性互动,辐射带动杭州及全省,力争将影响力辐射到长三角乃至全国,打造成一张浙江文化强省金名片。

  根据目前规划,之江文化中心的主体建设预计在2022年竣工。

  记者正欲离开时,绵绵春雨里,忽有两只白鹭,从围墙内飞起,它们在天空盘旋了一下,接着朝东面不远处的钱塘江飞了过去。

标签: 文化中心;钱塘江;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