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新馆畅想人: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
一座完整的古戏台 有望当“网红”
钱江晚报联合省非遗保护中心推出征文活动:快来展开你的非遗想象
2019年02月28日 06:05:11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陈淡宁

18.jpg

  浙江在线2月28日讯 和浙江文学馆一样,浙江非遗馆的打造也是从零起步。

  它不像博物馆,以展陈“器物”为主,它试图容纳的是无形的、活态的、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馆,如果不仅仅作为一个空间、一个容器,那么它还可能是什么?

  浙江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告诉记者,目前,省非遗保护中心已经建立了好几个专家组,为藏品征集、展陈设计方面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持,比如,如何将非遗元素更好地融入这座建筑里,如何根据非遗的特性来设计布局馆内的展陈空间与各项设施。

  但郭艺也强调,藏品的征集只是非遗馆的一部分,非遗馆给予大家的想象空间远远不止于此。

  所以,我们也想把想象的空间交给你——即日起,本报联合省非遗保护中心,共同推出征文活动:如果你来做馆长,非遗馆还会是什么样?

  两件“大家伙”,可能成“网红”

  非遗馆的藏品征集,其实早早就开始了。

  2017年11月的首次捐赠仪式上,有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共捐赠38件(套)代表作品,成为非遗馆的第一批馆藏。

  去年12月,又有21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捐赠出了26件(套)代表作品,作为第二批馆藏品入库。

  今年,省非遗保护中心将针对戏剧类的非遗项目进行第三批藏品征集,戏曲行头、道具、服装等都是征集重点。关于这轮征集,郭艺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她想把一座古戏台完整地搬进非遗馆里。

  这座戏台,沿用的是传统营造技艺,同时它还是一处可用的表演空间,可以现场上演经典的折子戏或地方剧种,还可以转到台后看个究竟——了解一下传统戏曲中服化道具、行头曲本,再体验一把戏曲上妆,学几招亮相。

  目前,非遗保护中心正在与建筑设计团队商讨,如何让这个古戏台,“透”到非遗馆的外部,哪怕是从馆外经过,也能看到这处标志性的戏台。

  在郭艺的讲述中,另一件“大家伙”,未来也是很有可能成为“网红”的。

  那是一艘按照1:1比例建造的木船。与古戏台一样,这艘木船不仅是体现浙江木船营造技艺的展品,也是一处浙江海洋文化生活的展示空间。从渔网编织到渔业技术,从渔家船歌到渔民画,从海洋传说到民俗祭祀流程,多样非遗项目都可以叠加在一起。

  不要“殿堂”,要“生活”

  每当提起博物馆、图书馆时,人们往往会用“殿堂”来形容它们。采访中,郭艺提到最多的词却是“生活”——在对非遗馆的畅想中,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活的痕迹,每一处设施都能品味到生活的滋味。

  这,恰恰吻合了非遗保护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就有这样的表述,非遗保护的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存续发展历程中的那些生活、生产的方式。

  所以在非遗馆的未来图景中,当我们身在其中,看到的是远不止静态的“物”。

  比如浙江有代表性的非遗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传统工艺,未来会以专题的形式,对传统工艺藏品进行展陈,而且它还是常换常新的,参观者每一次来,看到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内容。

  对旧时生活场景的展示也绝不是“复原+蜡像”式的,而是充满诗意的活态还原:街铺林立的古街上,手艺人忙活不停,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从你踏入非遗馆的第一分钟起,这里就能带你穿越古今,找寻旧日生活。

  馆内还将设资料文献库、表演艺术教室和手工艺教室。小影视厅里,将会呈现一些非遗记录的影像资料;约能容纳200人的专业剧场,以展示表演类的非遗项目为主,比如传统舞蹈、音乐、戏曲、体育、游艺和杂技等等。

  浙江非遗亮点

  浙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目前有2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6位国遗传承人,均居全国首位。

  截至2018年,浙江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有10项,这个数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同时,我省公布的5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共886项,各地公布的市级名录项目4296项、县级名录项目9314项,数量相当可观。

  目前,浙江省县级以上综合非遗馆有127座,年访问人数超过1150万人,县级以上专题非遗馆276座,年访问人数2270万人,此外还有乡镇级、村级非遗展示馆(场所)1026座。

  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不但创造了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和连续4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全国第一的“浙江现象”,还创新性地在全国非遗保护传承中开拓了“浙江经验”。

  征文内容可以是这些:

  1、如果请你当馆长,你心中的非遗馆是什么样的?希望看到什么?

  2、给某样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封信,畅想它最鼎盛时的状态,而今又该怎样来呈现?

  3、我在非遗原生地——说说你和非遗的故事。

  文体不限,海报或者手工艺作品亦可。

  投稿方式:即日起至5月30日,将作品(实物作品先发送实拍图片)发送至1145094183@qq.com ,标题注明“非遗馆征文”。

  优秀作品将获得由省非遗保护中心颁发的证书,未来还有可能成为非遗馆的馆藏展示,并在《钱江晚报》新闻客户端“浙江24小时”及《钱江晚报》副刊“晚潮”相关专题上刊载。


标签: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馆藏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