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窨井内的积水也接近满溢
居民家里都自备铁锹
杭州城南的甬江路上有一大片拆迁工地。从一个工地小门进去,走过三四十米,南落马营28-32号、53-97号、100号就坐落于此。
紧邻拆迁区域,背靠一条铁路,一墙之隔,这里恍若一个“独立天地”,至今还居住着39户住户。
与工地为邻,住户们的生活不便这几年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雨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
由于周边区块都在开发,地下管网早已被破坏,原本接入周边污水管网的管道被切断,污水就没了去处。
一到下雨天,居民的生活污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雨水满溢到路面上。积水最深的时候,可以漫过脚踝处。
现场:
哪怕是晴天,窨井内的积水也接近满溢
这里的楼房清一色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
木场巷社区主任李杨勇告诉钱报记者,这些住户中,有12户是原本就居住在这里的农户,27户是铁路职工宿舍住户。
“我们社区一万多户籍人口,现在也就只剩下这零散的十几户因为没有划入拆迁区块,还留在这里。”
“一开始问题没这么突出。刚开始拆迁的时候,土地还是松软的,雨水和住户的生活污水还能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自己消化掉。但是这几年,情况逐渐严重。”
晴天,每隔两三天李杨勇都要来这里看看。雨天,几乎每天都来。
4月2日,钱江晚报记者约了李杨勇去现场。远远就看到他拿着一把铁锹,他每次来都要带着,如果看到有窨井淤结,就能派上用场了。有时候他还会骑一辆三轮车来运淤泥。
一路走走看看,这个区域的每一个窨井、管口,李杨勇都清楚地知道在哪里。
南落马营48号门前有一根直径80厘米的排水管。打开窨井盖,里面的污水临近井口。李杨勇用铁锹探了探,“还好,没有淤积。”
“晴天还算好的,问题不大,最担心的就是连续的雨天,雨水和生活污水凑到一起,到时候整条路口会漫成一条小溪。”这个时候,他们的工作量就大了,尤其是雨后清理淤泥。
李杨勇清楚地记得3月14日那天,他们给这里的窨井管道大扫除,一下子就清出了20多车淤泥。“这些淤泥都是污水排不出去,积在井口的,如果不及时处理,污水满溢会更加严重。”
居民:
满溢污水最深时有10多厘米
烧饭都不敢开窗
整个区域,南落马营32号门前算是一个低洼处。32号是一幢独门独院的农居房,三层小楼房。走进门去,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天井打扫得干干净净。
上世纪80年代房子造好,70多岁的陈岳珍一家就一直住在这里。其余的房间都租了出去,大概一共有10多户。
一提起污水,陈阿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陈阿姨说,自己家的污水管原本是沿着门前那条路一直通到东边那里的污水管里去的,这么多年也没出过大问题。可就是这几年,家周边开始拆迁,排水就出了问题。
“最倒霉的就是下雨天,尤其是遇上像去年冬天那样的连续雨天,这苦头就要吃足了。”
“家门前的污水最深的时候积了10多厘米。”陈阿姨说,幸亏自家的门槛高,没有漫进家里。可是进出还是免不了和污水打交道。
“实在是太臭了,穿套鞋也嫌麻烦。”去年冬雨连绵的那段时间,陈阿姨连续三四天不出家门是常事,“要买什么菜、或者生活用品,就让开车去上班的儿子、儿媳带回家。”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些糟心事免不了。陈阿姨家的厨房在一楼,灶台紧邻门口那条小路。污水满溢的时候,他们家烧饭是不敢开窗的,宁可油烟味满屋。
为啥?陈阿姨说,有一次她开窗烧菜,门前一辆车刚巧开过,污水溅进来,当时她整锅排骨都泡汤了。
地势较低的南落马营67号也同样面临“污水进家门”的窘境。从门口的小路通到67号小院子有一段长长的通道。
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通道的一半位置高高隆起了一段。住户高大姐说,就是怕污水进门才故意用水泥浇的。
每到下雨天,高大姐家都会搬出家里常备的木板、砖头,搭起一座简陋的小小“独木桥”,就为了出门通行方便一些。
而且沿线的居民为了应对污水满溢,家家还会自备铁锹铁铲。
“我们隔三差五就会拿着铁锹,去看看家旁边那几个窨井有没有问题。”高大姐说,这几年都是如此,习惯成了自然。
政府:
开过协调会,铺排水管需要铁路部门的配合
李杨勇说,要解决这个盲区的排水问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铺设一根排水管,将沿线污水接入就近的市政管网。
钱江晚报记者从上城区紫阳街道了解到,此前上城区相关部门就此召开过协调会。
紫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区块现存的房屋本身就建造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地下管网早已被破坏。而且这里现在大部分是铁路职工宿舍,都是铁路公房,位于铁路防护范围内。
“3月28日我们已经联系了上海铁路局杭州机务段,希望他们可以一起介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紫阳街道正在等铁路方面的答复。
上城区城管局表示,12户农户的房屋所在地在铁路产权范围内,且房屋三面被铁轨围住,排水管道的铺设必须穿越铁轨,需征得铁路部门的同意。
接下来,上城区城管局将配合街道与铁路部门积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铺设排水管道,解决农户的排水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