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带着50元在北京生存15天,查找自身不足提升就业能力
95后浙师大学生“就业体检”获央视点赞
2016年08月08日 14:46:23 来源: 金华日报

  浙江在线8月8日讯 兜里揣着区区50元,要生活15天,而且是在生活成本很高的首都北京。7月16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27名大学生接受了这一项“极限挑战”。

  有人推销产品,有人做群众演员,有人做餐馆服务员,还有人遭遇了招聘骗局。一个馒头,早上一半,下午一半;徒步31公里找工作,从三环走到六环;走得脚痛了,只能用凉水泡脚,脚上全是水泡,就用校徽上的别针一个个扎过去;赶路渴了,就找路边的奶茶店要几块冰化成水喝……

  这群在北京街头默默挥洒汗水的浙师大学生,这场特别的“就业体检”,最近被多家中央媒体所关注。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8月4日的《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先后推出相关报道。

  8月6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以《“体检”大学生》为题,专题报道了这次实践活动,并点赞肯定。

  这些苦,窝在象牙塔里根本想象不到

  同学们住的地方,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快要拆迁的宿舍,设施简陋,没有热水,每天需支付15元的住宿费,这几乎是他们能在北京找到的费用最便宜的出租房了。但即便不吃不喝,他们也只够在这里住三天。

  来之前,谢颖已经在北京一个兼职群里看到西餐厅服务员的招聘。电话联系后,工资日结,要求提前下班等条件,对方都同意了。“是不是有点太顺了?”谢颖存了防备心,“对方听说我到北京了,还要来接我,而且去的是分店,当时我的怀疑就更大了。”她在网上搜了这家店的地址,找过去一问店长,人家根本不招暑期工,她这才意识到,差点掉进“招聘陷阱”。

  想到这一天还没有收入,谢颖马上又出门找工作。不知不觉,从三环走到了五环,一路走下来,脚上多出三个水泡。

  晚上回到宿舍,她看着脚底的水泡,想到第二天还要继续走路,狠了狠心,便用校徽上的别针把水泡全都扎破了。“想泡泡脚,但没有热水,但是脚痛又实在难忍,就直接用凉水泡一泡。”

  到北京的第一个早晨,高煜沛5点就起床了。他提前在网上找到了兼职信息,说是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他靠着手机导航不停地走,从三环走到六环,徒步31公里,终于到达目的地时才发现,所谓的图书馆竟然是招聘中介机构。应聘保安、送水员、销售员……一次次被拒绝。第二天,他终于在北航校园5公里外找到了手机导购员的工作。“虽然每天工资只有60元,但依然来之不易,我会努力做好它。”高煜沛说。

  “喂,您好!请问有没有兴趣带您的小孩来参加我们的免费公开课?”施聪丽应聘成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话务员。头一天,她打了一上午电话,都被拒绝。电话那头,家长们满满的都是奚落、不耐烦和不屑,有的甚至直接挂断了电话。

  300多个电话,300多次重复同样的话,颗粒无收。机构负责人找到她,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今天一个‘yes’也没有的话,你明天不用来了。”

  施聪丽满心委屈。她想,如果现在放弃,不仅今天没有工资,明天也将失业。于是,她留心听了听隔壁话务员打电话的方式,她发现,不应该直奔主题,而是循循善诱,先关心孩子的成绩,引起家长的兴趣再提出公开课的邀请。她鼓起勇气再一次拨通家长电话,终于等来了电话那头的一句“yes”。

  “这两天我嘴巴里没什么味道,淡如水,一天啃了一个白面馒头,就着白开水也就坚持下来了。”队员张猛说。“体检”第一天,他从驻地出发,买了白馒头充饥:“早上一半,下午一半,一天就靠它了。”靠着一个馒头,一天走了近4万步。

  遇到的是现实的残酷,收获的是勇敢和坚强

  他们说,半个月的“就业体检”,遇到的是现实的残酷,收获的却是勇敢和坚强。

  有一次,队员顾家家面试不成,面试官二话不说抄起她的简历就撕了。“我第一次觉得这个社会的残酷,谁都不是‘宠儿’。”

  当队员蒋淑媛疲惫不堪时,别人递给她一瓶水,并帮她把瓶盖拧开。她感动得想哭:“亲身经历过,才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5天,让我学会了如何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党委书记章剑锋说,“就业体检”实践活动是从2007年开始组织的,曾去过宁波、武汉、济南、苏州、长沙等地。“我们希望通过‘就业体检’,查找出大学生自身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回到学校进一步‘充电’,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就业体检”为什么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这样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而言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也许我们能从《新闻周刊》的评论中窥见一斑:“这是一个复杂多变、充满压力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适应的问题,并需要慢慢找到自己和内心、和他人、和社会的相处之道。浙江师范大学的几十名学生,利用暑假走进社会,用类似生存挑战的方式,作了一次体检。这个体检,既是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体检,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体检。体检好了,也就更清楚该如何把握剩下的‘校园时光’,及时调整,让自己离目标更近一些。而遇到问题如何化解,也是与社会相适应的关键。”

标签: 就业;大学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