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1日讯 一个是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浪漫“诗仙”李白,一个是长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人陆游,这两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赫赫大名的大文豪,却和永康的一个村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村子就是如今的石柱镇下里溪村。
下里溪村坐落在石柱镇往永康市区方向的330国道旁。走进村子,穿梭于青砖泥墙的老街上,脸上布满岁月痕迹的老者你一言我一语,将往事娓娓道来。老街、老人、老故事,这实在是一段美妙的经历。
“诗仙”曾在此处驿站留宿
下里溪又称“长溪古地”,南北各有一城门。据传,这里在南朝时曾设“长溪县”,两道城门即为了防御而设。那么,这座县城如何成了如今的“下里溪村”?老人们异口同声地讲述了一个“李白饮马”的故事。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约在公元735年间到缙云县拜见时任缙云县令的叔父李阳冰,途经长溪,在南城门处小憩,并放马到杨溪饮水。后人为纪念这位大诗人曾到此一游,遂将“长溪”更名为”李溪”。后来,又慢慢地演变成“里溪”“下里溪”。“我们村在古时候曾是重要的驿站,李白到缙云探亲,路过这里留宿休憩合情合理。”72岁的老人章平贵说。
据《永康志监》记载:“公元556年,晋后南朝在此地设置‘晋州’,统辖东阳、信安。势力范围南达永嘉、东至台州、北至新安江,成为当时的一级行政机构。城中设有驿站、城隍庙。”
“诗仙”到此一游后,下里溪的南城门也有了一个更为诗意、雅致的称谓———谪仙门。门前有座桥,称为“谪仙桥”,桥边的一口池塘,则称“谪仙塘”,至今池塘边还立有石碑。
永康明代的榜眼程文德还专门以此传说作联,联曰:“溪以李名太白临溪曾饮马,姜乃章姓韅公去邑作潜龙。”城门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原城墙门楼历经沧桑,屡遭风雨,早已是断壁残垣。为弘扬历史文化,下里溪村村民在2008年村庄整治中,募集善款百万元,在原址上重建谪仙门,重现了1000多年前的古城楼雄姿。
李白的一生大半在游历中度过,与山水名胜可谓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他的自白,也是他的自负。而他与下里溪的缘分也让这个美丽的村庄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陆城隍许愿“栖身于此”
下里溪北城门一侧有一座城隍庙,建于宋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庙中供奉的“陆城隍”,就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那么,陆游与下里溪这座古邑庙有何渊源呢?为何至今说起这位“陆城隍”,村民们仍旧饱含着深深的敬仰之情?
“古庙里的这位城隍老爷就是陆游,这是可以考证的。”今年70岁的村民施祖明说,在《兰亭诗序》《章氏家承》等书籍中均可找到依据。
据《章氏家承》第十一卷三十九页记载,陆公生前赴永嘉任通判时,路过下里溪,为此地山水秀美所吸引,因而欣然叹曰:“李溪,山环水绕,风光美妙,吾将栖身于此。”《兰亭诗序》中也有此言。
而村民对于“陆城隍”的敬仰,则大多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陆游为官30多年,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相传,永嘉、丽水发瘟疫,当时缺医少药、民不聊生,陆城隍到发疫之地行医,免费治好了数以千计的病人。丽水人问他何处人士?他答:“施恩不求报,何必言谢。”在众多百姓的诚恳询问下,只言:“我乃永康县李溪北门头人,姓陆爵伯。”丽水人为了感谢他,走路寻到李溪,一问北门头人,都说李溪人均是章姓,姓陆者只有陆城隍。丽水人为了纪念这位“陆城隍”的功绩,买了两株大柏树栽到城隍庙之前,以示怀念。虽为流传故事,但百年柏树,确系事实。李溪人民,代代相传,有口皆碑。
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邑庙,其间也经历了多次修缮。施祖明说,比较大的一次修复当属清朝道光年间,下里溪几位太公变卖家产,对前、中、后三殿分别进行了修建。道光乙亥年夏,镇亭公捐资兴建前殿,完工后挂上匾额,上书:“且看如何。”接着,云峰公承建中庙,秋天建成后挂上“鉴察民物”的匾额。最后,冬天,文轩公承建后殿,竣工后在匾额上书“到底分明”。
“‘且看如何’的意思是‘前殿已修好,且看后面的如何’,‘到底分明’回应‘效果到底如何已一目了然’,中殿的‘鉴察民物’则是为应和坐镇的陆城隍。”施祖明说,三块匾额前后关联,含义深刻,回味深长,长年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