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变生态为风景 变创意为财富 从旅游业看浦江美丽乡村的蝶变
2016年08月16日 15:12:04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王龙玉 报道组 洪建坚

24291471307625607.jpg

通济湖风光 

  浙江在线8月16日讯 一个点子,零星的荒地化为四季花海;一个念头,沉寂的古村变身创客基地;一个创意,简陋的山村成了中国第一个彩色3D村;一个导向,普通的山村成了令人羡慕的风情小镇……在发展乡村旅游上,浦江人不走寻常路,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点亮了一个个村庄。如今,如果你问浦江哪儿最好玩?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仙华山、神丽峡,更多的可能是美丽茜溪、水墨前吴、酔美檀溪、山水大畈等乡村旅游风景线。这个夏天,新光、利民、前吴、罗源、嵩溪、冷坞这些散落在浦江的美丽乡村,每天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去亲近自然、休养身心。

  “后治水时期的浦江,正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尽情释放着治水的红利。”浦江县旅游局局长陈璠告诉记者,浦江县“五水共治”初显成效后,浦江农村一下子火了。“告别了污水横流的浦江,天蓝了,水清了,树绿了,花开了,环境变好了,村子变美了,人们源源不断地涌向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成了一种自然选择。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旅游的重点放在乡村。乡村旅游由此掀起新一轮发展浪潮。”

  不用去丽江那么远

  这里就有小情怀

  白天在风景如画的湖边闲庭信步,晚上枕着蛙声和星空入眠,四周青山环抱,远离城市喧嚣……你是否也曾向往这样的乡村生活画卷?来自义乌的英子和她的丈夫,2016年元旦那天第一次来到位于浦江通济湖畔的前吴村时,就被这里的幽静和诗意吸引,再也不想离开。他们马上租下当地人的一幢临湖小屋,建起咖啡馆和民宿。“感觉这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地方,静谧的空气、独特的风景,以前人们一说情怀就是丽江,现在不用去那么远了,在浦江就能实现。”英子说,在这里点杯咖啡,就可以发呆赏景一下午,满足了城市人关于美好生活的种种梦想,她也要在这里种下梦的种子。

  和英子一样,越来越多的人看中这片湖景,先后在通济湖边建起农家乐、咖啡馆和民宿等,把火爆的人气转变成丰厚的收入。一处名叫“境舍”的民宿,依湖而建,满满的文化气息,虽价格不算便宜要上千元,但常让游客忍不住驻足留宿。不远处的“湖上”民宿有8间客房,价格在三四百元不等。民宿主人吴成华说,由于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湖景,民宿生意格外火爆,入住游客都是提前几周预定。在湖的另一头,如同名字一样,满脸笑容的陈笑笑,在通济湖畔的市目村路边办起了一家名叫“湖畔农庄”的农家乐。“每到周末,少说也有四五十桌客人。”陈笑笑说,卖的都是农家菜,但大伙儿吃的是情怀。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全国知名的环湖风情小镇。”前吴乡党委书记张国樟跟记者畅聊起前吴的未来产业版图。

  当然,不只是通济湖畔,信步在新光创客基地、嵩溪古村、民生花海、“花漫”冷坞等美丽乡村中,人们感受到的都是满满的情怀。

  宋建荣是湖州中学的一名老师,去年秋天来到嵩溪,感叹于古村保存的完整,从此就爱上了它,前后来嵩溪不下10次,村民们常能看见他拿着相机慢慢穿越在古村的老宅小巷。美国摄影师约翰·胡贝被“五水共治”后浦江换回的美丽容颜和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去年入秋后,他先后18次来到浦江拍摄美景和人文,并制作了名叫 《诗画浦江  乡愁家园》的宣传片,通过互联网发布到全世界。

  不用去城市那么累

  乡村就有小金矿

  从浦江县城出发,沿210省道而行,一路上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古村落、游步道、踩水车和自然山水等旅游元素随处可见,波斯菊、虞美人、三色堇等各色花卉点缀其间,一派精致田园风光。驱车约一刻钟,就到了虞宅乡新光村。这是一个古建筑保存得较完好的村落,步入其中,一栋栋杭派与徽派建筑错落有致,气势恢弘,仿佛述说着村庄300年前的主人———灵岩公辉煌创业的历史。

  虞宅乡党委书记周占伟告诉记者,新光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充分挖掘了这些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商业文化,引进了青年创业联盟共同发起并成立了新光村廿九间里旅游青创基地和双井房文创园,手工DIY、花艺、咖啡吧、美食工作室……创客们的到来为古村注入了活力,现在每到周末,来吃喝玩乐的游客络绎不绝,晚上的“乡村音乐节”更是场场爆满。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来自诸暨妇联的参观团,她们对新光村的村庄环境和商业氛围大加赞赏。“真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村庄,还有这么多有创意的店铺,而且每个掌柜都有自己的故事,随时可以与你分享聊天,给人感觉他们卖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生活。”

  乡村的美,加之创意就激发出美丽经济。如同新光,民生花海、“花漫”冷坞、彩色3D罗源、人工沙滩薛下庄等村的美丽经济也在创意中精彩绽放,这其中最受益的莫过于老百姓。伴随着创意点燃新光村的火爆,很多村民卖起了当地特色小吃,村民何丹玲利用自己的房屋,在村口开了一家便利店,卖起了油炸小溪鱼,10元一盒,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百盒,能有上千元的收入。村里还有了“姆妈味道”家家乐品牌,共有30家农户参与,4月份以来已接待1.5万名客人,营业额达到70多万元。去年秋天,罗源3D彩绘横空出世,引起媒体风暴,占据了网易、腾讯、百度等10余家主流网站的头条,被路透社、英国卫报、美国之音、加拿大全球邮报等众多世界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到目前为止,游客突破50万人次,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上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收入。今年春天,冷坞推出了首批400棵桃树的认领。认领当天,村民们在祠堂里摆上黄桃供游客试吃。几天之内,400棵树便被一抢而空。果树认领人看重的,不一定是黄桃的经济效益,冷坞许给他们的,是一片心灵上的“世外桃源”,这棵桃树会代替他们,在这座古朴的村庄里吸收着新鲜的养分和阳光,一点点成长,结出甜美的果实。冷坞这片盛放的花海与林立的果树,也给了冷坞村民一个美好的未来。如今,村里已建起4家农家乐,民宿床位100多个,麻糍和馄饨等特色小吃也卖得有声有色。

  据了解,今年1~6月,浦江县共接待游客415.32万人次,同比增长95.58%;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为32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27%;全县实现旅游收入39.42亿元,同比增长96.8%。“2015年,浦江荣获了‘浙江旅游十佳发展县’和‘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两块牌子,就是浦江乡村旅游成果的有力证明。”陈璠说。

  伴着青山绿水,带着各种创意,浦江的美丽乡村正在不断上演着“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美丽故事。

标签: 乡村;浦江;蝶变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