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李攀)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启动以来,相应领域的干部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为此,省委组织部通过分期分批下派上挂方式,各选派100名左右干部、专业人才对口支援两地改革推进。挂职期间,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担当改革联络员、服务员和调查员,为两地改革发展注入了“洪荒之力”。
以事择人,人尽其才
今年1月9日,义乌市首个“诚信日”,义乌电商代表、飞穹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军军从一家商业银行手中接过了50万元额度的纯信用贷款支票。这是融合了大数据“技能”的电商融资平台“一袋金币”上线后,“笼络”的第一笔纯信用贷款。至此,中小电商从银行得到无需抵押、包管的低本钱贷款成为现实。
能拎起这“一袋金币”,挂职在义乌市电商办的浙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顾小卫出力不小。他一手引进了金电联行,搭建义乌市政府、电商、金电联行大数据、金融机构四维一体化投融资功能的开放平台,通过大数据对企业信用的甄别,为电商和银行提供撮合服务,让信用为中小电商担保。原本就对信息经济颇有研究,又有一段留美经历,顾小卫认为组织部门将自己安排在电商办确实能发挥最大能量。
据了解,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进程中,懂新型贸易、建设综合保税区功能平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专业人才缺口明显。为了达到人尽其才,“百人计划”将人岗匹配度置于选派挂职干部的首选因素。
同为综合改革,温州“金改”急需的人才则更集中在金融领域。第一批挂职温州的25名“新百人计划”干部人才中,无不源于这一领域,包括金融办、人民银行、国开行、股权交易中心等机关、企事业单位。
这两天,挂职在温州市金融办的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企业服务部经理朱维芳,计划在结束挂职前,筹办最后一场创投路演,为当地30家左右的企业对接创投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是温州‘金改’希望达到的目标,我们中心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推动多层次资本进入,服务区域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注入生机和活力。”朱维芳说。
担当“智囊”,出谋划策
5年前,一场民间借贷风波,引发了很多人对温州金融环境的思考,同时也催生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落地生根。
“金改”5年,温州在改善民间借贷环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在温州市金融办挂职期间,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国库处副调研员王毕平,已记不清走访过多少次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银行、担保机构、中介机构。
“5年改革成果显著,但温州的企业担保链风险依然存在。”对“风控”十分熟稔的她,因“新百人计划”有了和改革更“亲密”接触的机会,也有机会将自己投入到这场艰巨的改革浪潮中。
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对温州“金改”意义非凡。但王毕平发现,温州市国有控股、参股融资担保机构的平均注册资本、在保责任余额、放大倍数仍低于全省平均规模。
为此,她积极建言献策,如尽早成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解决资金和机构审批问题,并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补偿等机制,加强与省担保集团合作。“简单来说,就是整合力量,分散风险,形成政府、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王毕平说。
这些建议得到了温州市领导的认可,今年7月,温州市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金融办,王毕平兼任办公室主任,“能为温州‘金改’出些主意,尽一份力,不枉此行。”
同样在为改革奔走忙碌的还有挂职在义乌市改革办的童建波、王立等干部。
在他们牵头协调下,义乌“改革沙龙”应运而生。“改革不能坐而论道、闭门造车,必须要倾听多方声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来自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童建波说。改革沙龙前后举行了5期,内容涉及发展进出口贸易、电商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推进义乌深化改革等方面。
当好“红娘”,牵线搭桥
不久前,国外一家企业委托律师向义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当地一家网店销售的商品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要求索赔。在征得原告、被告同意后,义乌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 (下称“诉调中心”)对案件进行调解,双方顺利达成和解协议。
诉调中心去年7月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受法院委托调解案件700余件,其中两成左右为外贸纠纷。
在义乌市中级人民法院挂职的王胜东发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近年来义乌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一直呈多发态势。
王胜东依托原单位的资源,组建成立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义乌市律师协会等单位共同构成的全省县区首家第三方调解平台,开创了社会力量参与法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参与“百人计划”的挂职干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各自岗位上开拓新方法、积极引政策和资金,助当地的改革一臂之力。
来自省规划发展研究院的挂职干部王辰,2015年成功帮助义乌市的9个项目列入重大产业项目库,协助争取到两个项目中央预算资金15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400万元。来自省国开行浙江分行的挂职干部陈超,促使20余亿元专项基金落地温州交投建设。
当好“红娘”,为两地改革牵线搭桥,挂职干部和家人却聚少离多。杭州、义乌两地不过一个多小时车程,但两年来,王胜东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爸爸去哪里了?”是孩子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去年刚刚结婚的陈超,已经习惯在电话里诉说“浪漫”。
尽管付出很多,但正如一位挂职干部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给“挂友”的一句话:这是改革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进入了新常态,投身其中,吾幸之甚!
省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一批批参与“百人计划”的挂职干部、人才扎根当地,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为当地群众服务,为改革献计献策,他们凭借自己的视野经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促进当地改革发展立下新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