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金西大地如此奇妙 一口井一座桥都有故事
2016年09月13日 05:18:45 来源: 钱江晚报 见习记者 何贤君 通讯员 王佳

  浙江在线9月13日讯(钱江晚报见习记者 何贤君)仙雾缥缈九峰山,禅意清幽绿茶园;风雅灵韵古村落,神秘悠远姑蔑国……金华西隅,山水人文交相辉映,魅力芳华静待人解。钱江晚报浙中城事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推出《九峰探秘·寻古金西》专题,一起探寻和感受金西大地的神奇与绝妙。
  金西大地如此奇妙
  一口井一座桥都有故事

  汤溪周边峰峦起伏,中间一马平川,地形像一只在波涛中行驶的方舟,故汤溪又被称为仙舟。

  汤溪城隍庙大院西侧有口常年不涸的水井。水清见底,井水甘甜,这就是仙舟地界广为传颂的龙涎井。龙涎,顾名思义,就是龙唾液。

  同样在汤溪镇的莘畈溪上,横跨着一座独特的老桥。桥墩上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据传是为了防止蜈蚣精作怪而建。金西大地上的这一井一桥,看似平常,但它们的传奇故事也展现了金西大地的神奇与绝妙。

  汤溪的龙涎井

  传说与一条大蛇有关

  古老仙舟充满神秘,而龙涎井的传说给这片土地更增添了一份神奇。

  据传,远古时期,仙舟地处仙霞岭九峰山山麓,靠近东海。在林深谷幽、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中,时有飞禽鸟兽出没,危害人畜。

  其中,最可怕的是一条大蛇。传说它比稻桶还粗,长有十余丈,日久成精,能呼风唤雨,闹得整个仙舟人心惶惶。各村落的百姓在部族首领带动下挑灯夜战,挖隧道躲进山洞,以图生存。

  大蛇长时间吃不到人和牲畜,饥饿难忍,异常暴怒,便做起法来。即刻狂风暴雨,天崩地裂,山洪暴发。整个仙舟几乎都淹没了,那蛇精却在洪水里吞噬挣扎的生灵……

  好不容易盼到洪水退去,躲过劫难的人们纷纷走出山洞,跪地向上苍祈祷,感动了天庭。玉帝命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真君等下凡降妖。

  因知蛇精喜水怕干,天庭即命四海龙王禁止下雨,命雷公火神围攻仙舟七七四十九天。最后蛇精被烧烤而死,但因长期封雨,导致塘堰干涸,稻禾焦黄,百姓苦不堪言。

  大家又设坛祈雨,四大龙王启奏玉帝,请求雨旨。但为了严防蛇精死灰复燃,玉帝严禁下雨。

  无奈,四位龙王在人们祈雨的地方各纳一口仙气,吐一口龙涎,喷出一口井来,清泉突冒,浪花翻滚。

  为了纪念四海龙王的公德,大家将这个井的名字叫做龙涎井,还在井旁竖起了功德碑,建起了龙王庙,塑起了四海龙王的金像。

  这也就成了今天的龙涎井。

  莘畈溪上的高义桥

  为什么叫鸡桥

  站在莘畈溪旁,老者们向我们讲述了高义桥的神奇故事。

  其实,在高义桥建成之前,莘畈溪上有一座塔山桥,但年久失修,成了危桥不能用。

  由于河床浅,溪底没有鹅卵石和泥沙,尽是红岩石,每当汛期来临,经常遭遇水灾,淹没溪边的农田。

  “因为溪边犬牙交错,好像蜈蚣,以前的人都觉得是蜈蚣精在作怪。”90岁高龄的村民祝大爷说,后来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耕作以及到外地赶集,由本村和邻村村民出资,于1924年建造了这座石板桥,取名高义桥。

  高义桥又叫鸡桥。为什么?祝大爷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据说,当时建桥时,请来了三班石匠师傅。第一班开始动工的石匠根据村民传言,在桥墩上塑造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公鸡,以防涨水时蜈蚣作怪。桥墩底下还有两只铁蜈蚣,以此来镇住蜈蚣妖精。

  而第二班石匠师傅则心胸狭窄,他们在三个桥墩上造了老鹰,以表示老鹰捉鸡,使对方不能发挥公鸡降蜈蚣的能力。

  轮到第三班石匠师傅来时,对此打抱不平,心想这有损做手艺人的道德名誉,于是发挥聪明才智,在中间石墩上建了三只鹞子。鹞子翻身蹬老鹰,制约老鹰捉鸡的威风,确保公鸡能镇住蜈蚣精,防止其兴风作浪,好让石桥为周边百姓造福。

  当然,故事归故事,解放后,高义桥经过整修,改成钢筋水泥桥,横跨两岸。那些为建桥慷慨解囊的人,他们的名字都被刻在了桥头的功德碑上,以激励后人。

标签: 金华;水井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