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研究水果31年 金华一农民荣膺 “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2016年09月23日 14:39:40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许健楠

  浙江在线9月23日讯 9月17日至23日,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在开展。

  就在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始后,记者听说金华有位农民,在由中国科协、财政部公布的2016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榜单中,获得“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全国共有558人获此殊荣,其中浙江有8人,施鸣峰是金华唯一的入选者。

  这个来自源东乡王安村的56岁普通农民,是如何成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

  初见施鸣峰,他正在自家果蔬大棚里拾掇一片桃林。桃树上虽挂了果,多数桃子仍泛青。见记者过来,他咧着嘴露出朴实的笑,黝黑的脸上,汗珠顺着褶子往下淌。他在枝丫间寻了半天,选摘了一个黄色的桃递过来:“你尝尝甜不甜?这是一个从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我先试试在咱们金华种行不行。眼下还没成熟,还得走着瞧。”

  第一印象,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显得那么的朴实无华。而在乡亲们眼中,这个其貌不扬的“庄稼汉”,却是远近闻名的科普带头人,在水果种植领域,他绝对是潮人一枚。在他的果园里,总有一些很多人叫不上名的“宝贝”。这些由他精心培育和研究的“宝贝”,已让国内上万名果农受益,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因此发家致富。

  他爱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研究水果31年

  “有人说:干这行,将来会讨饭。”1985年,施鸣峰跟两个村民合伙承包了50多亩荒山种柑橘时,周围人都不看好。当时,源东一带的农民,基本都以种稻为生。就在那一年,他开始了水果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一干就是31年。

  在他看来,水果比水稻的经济价值更高。不出所料,他们获得了第一桶金,卖柑橘赚了3万元。当年不看好他的乡亲们,也开始纷纷效仿,两三年时间,源东的柑橘漫山遍野,有2000多亩之多。与水果的缘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施鸣峰的好学也是出了名的。1982年,他就开始订阅各种农业报刊,热衷于学习水果新品种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各种农业科技知识,订报纸3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每天,农忙回来,他总是手拿一本书或一份报,专心致志地看,很多人不理解:“庄稼人把地种好就行了,研究这些个,你还想考研啊?”

  书报不是白看的,知识能改变人生,施鸣峰坚信这一点,日复一日,他渐渐把那一个个铅字,转化为果园枝头的累累硕果。

  有一份报纸,他一直舍不得扔,那是1991年10月16日的《浙江科技报》,头版头条《40年,桃子上市提早40天》,讲的是省农科院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特早熟桃“早霞露”品种,这让我国鲜桃每上市一年,就能提早一天。这不仅结束了以往5月“枇杷谢市无鲜果”的历史,而且在特早熟桃品种研究上,领先世界10多年,把日本、美国远远甩在了后面。

  他看到这条消息,兴奋得睡不着觉,第二天就跑去杭州,找到课题组组长胡征令取经。上世纪90年代初,源东还不是“白桃之乡”,当地很少有人种桃,他就开始试种新品种桃,他是最早摸着石头过河的那一拨。时过境迁,源东的桃子、万亩桃花林远近闻名,已成一张当地的金名片。

  “我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搞农业一样需要新东西。早熟,意味着早上市,大家能更早地吃上新鲜水果,同样,这也是商机。”几十年来,引进、示范、推广“三部曲”,成了施鸣峰的使命,他把越来越多的水果新品种从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带出来,传播到千家万户。

  为了引进新品种,他全国到处跑,绿皮火车一坐几十个小时,碰过钉子,也迷过路。“困难总会有,这是爱好,下次还会去。”他说。

  至今,他一共引进各种水果新品种200多个,已推广品种30多个,推广面积10多万亩,带动农户1万余户。

  每一次,新品种试验获得成功,他并没有藏着掖着,总不忘与他人分享。他总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新品种的试验和推广,不就是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吗?能让更多人吃上甘甜的新鲜水果,就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这是美国糖橘、三红蜜柚、丑八怪……都是新品种,真的很甜,不信你尝尝?”出门在外,水果市场上,每每听到这样的吆喝,看到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新品种,他总是会心一笑。

  自己科学种植的同时,他还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现场、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普及水果种植新技术,免费提供各种技术指导,为金华及周边省市水果精品化生产,及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很多人以为,施鸣峰所做的属于“下山摘桃子”,农科院专家都搞出来的,他不过是引种到金华而已。其实不然,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条件是否适合新品种生长,以及培育是否专业到位,都是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新品种,究竟能不能适应金华这一方水土?很多时候需要两三年,答案才会破土而出。

  新品种+技术:助力大学生的创业梦

  施鸣峰虽只有初中学历,却时常进大学“充电”。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他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等各类学习活动。他还十分重视与各省市农科院及农业大专院校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与农业专家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最新农业科技信息,开展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

  2001年,他创办了金华市源东王安蜜桃园艺场,被金华市科协认定为“金华市科普示范基地”。他注册的“璐峰农庄”牌商标,获得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证书,桃子和柑橘通过了无公害产品和无公害基地认证。

  他的园艺场,也是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基地。26岁的郭斌曾是金职院园艺系大学生,大三那年,去施鸣峰那里实习过。“他是一个实践型的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关于果树种植,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毕业后,这个80后男生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如今,在老家温州平阳,他拥有130多亩的果园,搞采摘游,甚至还办过“桃花节”,在当地小有名气。“桃子、美国糖橘、红肉蜜柚……都是从他那里引进的。一有技术问题,我就去问他,总能得到解决。”

  徐雄进也是一名80后大学生创业者。在衢州江山,他拥有上千亩的果园,其中有400多亩的果树,都是从施鸣峰那里引进的。“他这个人非常热心,我一有难题,经常不顾路途遥远赶过来帮忙,令人非常感动。”在他看来,更难能可贵的是,搞新品种试验和推广,周期长、出成果慢,远不及规模化生产来得赚钱。“施老师就是有一种服务大众的精神。”

标签: 科普;农民;带头人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