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7日讯 伴随着渐凉的秋意,市区三江六岸浸染上了一层层浓郁而深邃的美。秋风轻抚江水,叶片飘荡,水禽盘旋……燕尾洲湿地保育区在秋天别有一番韵味,令人神往。
近两年,我市在“五水共治”工作的推动下,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浦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已经通过专家组的预检,等待今年年底国家林业局的最终评审。在浦阳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的带动下,目前武义、兰溪等地都有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的计划。作为后起之秀,我市湿地保护工作得到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
多措并举守护“地球之肾”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基因库”之美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我市湿地面积约为3.2万公顷,仅占全省湿地面积的2.88%,占金华市国土面积的2.92%,在全省各地市中排名第九,湿地资源较少,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2015年金华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各县(市、区)湿地保护规划(2015~2020)》,计划到2020年力争将全市22处湿地列入省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123处湿地列入县级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全市92%以上的湿地资源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为推进我市湿地保护工作,市林业局去年主动邀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生态建设组,开展了全市湿地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调研,摸清了底数,有效督促各地政府进一步重视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今年,市林业局邀请国家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省林业厅领导来金华实地考察,并带领县(市、区)湿地管理工作人员到外市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学习,并连续多年邀请国家和省级湿地保护权威专家对全市湿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完善了湿地工作考核标准,有效督促各地落实相关措施做好保护工作。
为加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我市正积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或房地产开发,修复美化生态湿地;合理开发湿地缓冲区开展生态旅游,通过旅游收入来促进湿地修复。我市大力推进“一厂一湿地”“一库一湿地”“一村一湿地”建设,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下游或者饮用水源上游建设人工湿地,提升水质。在偏远的或者不便于开展统一截污纳管的乡村,则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来净化处理生活污水尾水。农村还结合实际采用种植有经济产出价值的水生植物,既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又可以实现经济收入。
此外,我市通过强化地方立法促进湿地保护。今年9月,《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草案)》已通过第一次审议,该条例已经将湿地纳入保护范围。
浙江省湿地保护中心赵岳平主任在金华举行全市湿地保护培训会议上表示:“金华对于湿地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培训的级别越来越高,而且推进力度越来越大,在全省来讲,金华已发挥后起优势,现在已经走在全省前列”。
各地争创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金华湿地保护利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是,缺少一座国家湿地公园一直是金华人心中的遗憾。
不过,这个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要投入60多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计划新建10个以上湿地公园,其中再争创省级湿地公园3个以上、国家湿地公园1个以上。
在浦阳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的带动下,现在武义、兰溪等地都有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的计划。其中,浦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正在等待年底国家林业局的最终评审确定,武义已经成功创建熟溪省级湿地公园,兰溪已启动兰江古道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现已进入规划招投标阶段。
接下来,市林业局将在省林业厅的技术指导下,把纳入湿地重要保护名录的湿地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以加强保护。同时,全力督促各县(市、区)抓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市民普遍提高保护意识。近年来,市林业局开展了多样化的宣传。去年,金华市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市摄影家协会联合在全市开展了“湿地·爱鸟”主题摄影比赛,并且每周在《金华日报》上刊登湿地照片一次,开展“金华美丽湿地”宣传。另外,还在《金华日报》上开辟专版,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提高市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吸引了许多读者关注并参与湿地保护。
目前,我市各地创建湿地公园的热情高涨,并将创建国家(省级)湿地公园作为巩固和提升“五水共治”工作成果的重要措施,部分地方甚至将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提升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进行部署。
一座城市需要保护好湿地资源。湿地不仅是景观,也是资源宝库。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上下对于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正不断提高,今后,将有更多人参与到湿地保护当中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