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21日讯(记者 龚书弘 通讯员 冯丽敏)时下流传一句话:“手机在手,天下我有。”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凛冽,都无需再出门逛街、转账存储款、下馆子吃饭,只要躺在被窝,轻点手机即可,但殊不知,手机号绑定支付宝、银行卡带来的风险正悄悄地向你走来。日前,义乌一市民蒋先生就深受其害,自10月份以来,其农行卡中的一万多元钱“不翼而飞”了。
被害人发现端倪,迅速报警
系嫌疑人心生贪念所致
11月4日,蒋先生收到农业银行短信,其支付宝交易扣款3003元。蒋先生心中犯起嘀咕,前往农业银行查询,殊不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该卡平白无故被消费了12700余元。“我当时非常纳闷,起初金额不高,后来越来越夸张。”随后蒋先生立即报了警。
接警后,福田派出所民警立即开展调查,通过分析研判,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胡某的身份信息,经过数小时蹲守,11月9日,成功将胡某抓获。
据胡某交代:其在今年7月初新购了一个手机号,在一次游戏充值时试出支付宝支付密码为666888。一开始以为充值款会从话费中扣去,可是多次充值后发现,其账户并没有任何扣款记录。
“后来我下载了支付宝的软件,还用短信验证的方式登录了,一下子感觉进入了一个金库。”胡某说,此时胡某发现手机号绑定了支付宝账户,该账户还关联了一张农行卡。萌生贪念的胡某便利用该支付宝进行网上消费,充值会员,上网购物,甚至将该卡中的钱转至自己银行卡中,并删除了消费记录,企图瞒天过海。
据了解,现犯罪嫌疑人胡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刑事拘留。
手机号注销,身份信息还有效?
律师说“授权”很关键
然而,各种快捷转账支付已成为当下线上交易的主流,一个手机号可以绑定支付宝、余额宝、淘宝号、银行卡等,购物转账方便快捷。但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换一座城,换一个手机号也是习以为常。
那么,就有不少人存在疑惑,一个手机号绑定一个身份信息,按理说手机号注销了,用户与其产生的合同就终止了,身份信息也不再生效,若收回的号码重新被购买,手机号仍按原用户信息与一些app绑定,甚至可以正常使用,通讯运营商及app方是否也有责任?
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稠州律师事务所胡光明律师:就该案件来看,胡某构成盗窃罪是肯定的,至于通讯运营商和app方有没有民事责任,要从有没有侵权行为或者违约事由来分析。通过检索相关资料可以得知通讯运营商并没有相关的义务,所以也就不存在相关的违约责任。而且从可操作性来讲,绑定手机号和银行卡、支付宝是基于用户的授权的,通讯运营商无权解除绑定。另外,支付宝公司对用户账户内的资金安全是推出了账户安全险的,只有购买过账户安全险的用户才能有全额理赔的资格。因此,此类情况的发生,用户应负主责,蒋先生业很难向移动公司和支付宝公司追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