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华中心血站永康采供血点的献血车开进了国网永康市供电公司,一上午,共99人成功献血32300毫升。永康市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洪刚再次撸起袖子走上了献血车,第18次成功献血。
16年坚持献血6200毫升
自2000年开始,徐洪刚就开始不间断地参加义务献血,现已累计献血6200毫升。如按一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占身体重量的8%计算,他的体重为70公斤,血液量为5600毫升,也就是说他早就把全身的血液换了一遍。
徐洪刚说,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情景。那是2000年3月23日,单位组织无偿献血,带着种种担心,他走上了献血车,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踏上献血车。听完医务人员讲解,想着能用自己的鲜血救活在生命边缘挣扎的人,他便义无反顾地撸起了袖子,成功献血200毫升。“献血后我才发现献血前的担心是多余的,献完血什么感觉也没有,照常吃喝、工作。”徐洪刚说,有了第一次献血的经验,觉得自己的举手之劳便能为他人生命加油,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便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16年。
从普通献血者成为应急献血志愿者
无偿献血两年后,无意中徐洪刚了解到,在一些意外事故中,受伤人员会需要大量用血,此时血库压力大,需要紧急献血志愿者随时加入无偿献血。他想这是给最需要的人献血,便毫不犹豫加入到应急献血志愿者队伍中。只要接到急需用血的短信、电话,他便立刻前往指定地点参加无偿献血。
2006年8月29日清晨6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沉睡中的徐洪刚。电话那头传来急促的声音:“您好,我是永康血库的工作人员。我们血站急需AB型的血小板,您可以过来检测吗?”徐洪刚随手抓起衣服就匆匆前往血库……献血小板与献血完全不同,是机采,血抽出来在机器里循环分解,析解出血小板后,其他的血浆再送回体内,黄色的血小板则分离到另外一只袋中。经过近两个小时,10个单位的血小板采集完成。
2008年10月10日,在得知白血病目前只能用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去救治,但是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资料库人数不多后,徐洪刚又马上报名捐献检测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现在他的所有相关资料已录入中华骨髓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以供急待移植治疗的患者查询配对,以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清晨驱车百公里只为“送血”上门
2009年的夏季一天晚上,徐洪刚接到了金华市中心血库的求助电话。
原来是一件AB型血液的患者因等血多日,病痛不断加剧,急需AB型血液进行手术,而AB型血的人在我国占有比例只有7%左右,较为紧缺,希望徐洪刚能抽出时间赶往金华献血,他当即应承下来。
“第二天早晨6点,我就开车前往金华。献血完成后,我又返回了永康上班。朋友知道这个情况后想不通,问我‘起了个大早,开车来回百公里献血,没有补助还要贴油费、贴时间,图啥’,我啥也不图,只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结果我成了他口中的傻子。”徐洪刚说,不损害自己的健康又能帮助别人恢复健康,只要有机会,他绝不放过当这样的“傻子”。
在他的带动下,永康供电公司无偿献血人渐渐增多,仅去年就有100多人次参加无偿献血。
同事眼里他“傻劲”十足
徐洪刚不仅是朋友眼里的“傻子”,还是同事眼中的“傻样”。从1992年设备厂建厂起,他就在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参加工作22年来,他主持了配电柜的铜排制作工艺改进,使每个配电柜的铜排使用量减少了1.55米,仅此一项至少每年节省成本7万元。他还主持了刀开关与断路器安装工艺改进等多项技术创新,创造了12个小时赶出20个工作日产量的电力速度,被多次被评为永康供电公司的生产标兵。
作为电力设备厂的安全员,徐洪刚要求生产一线每位员工都熟记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编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他带领生产一线员工不懈的努力下,2012年电力设备厂取得了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生产企业称号,2014年电力设备厂获得省公司“美丽集体企业”的称号。
就是这样一个在工作中干劲十足的人,谁能想到他还须照顾病瘫在床12年的父亲。据了解,徐洪刚的父亲2001年8月因中风半身不遂,从此,每天下班回家他都要扶着父亲做康复锻炼,冬天每周抱着父亲洗澡。2009年他父亲病情加重,每次住院,他都主动承担起晚间护理,为的是不影响工作,又让母亲能睡个好觉。病中的父亲脾气也变得很古怪,平日不要他人照顾,什么事都认定要他这个儿子来完成,他自然多了很多忙碌。
即便如此,徐洪刚依然抽时间帮助他人,是同事眼里带着十足“傻劲”的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