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30日消息(记者 陈涵)早上8点,阳光正好。
83岁的胡昌明撕掉日历旧的一页,手掌轻轻拂平1月29日这一面,心满意足地转身开始忙活了起来。
这是农历大年初二,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胡大爷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趁着好天气晒咸肉)
记忆中的永康味道
虽说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但在许多中国人印象中,“年味”要从大年三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寓意年年有余。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饭桌上总少不了新鲜诱人的美味佳肴。胡昌明今天要准备的,就是一桌迎接女儿女婿的大餐。
胡昌明一家都是地地道道的永康人,餐桌上的菜肴也都是孩子们“记忆中的味道”。八宝菜是永康人过年最少不了的一道菜,“八宝”顾名思义是包含了八种食材,有腌萝卜丝、胡萝卜丝、千张丝、豆腐干、雪菜等,将色、香、味调和至一种微妙的平衡,吃起来脆爽可口,非常下饭。
五香肉是永康人过年的一道“硬菜”,制作方法非常讲究,用腌制好的三层肉,加入生姜、豆蔻、茴香、丁香等多种香料细细烹煮。最好是放入一块卤牛肉,这样能够让牛肉的咸味融入五香肉之中,口感更上一层楼。
中午10点,大女儿一家从金华开车抵达,刚刚进门就闻到了黄金炸响铃的酥香。炸响铃是永康人最爱的菜肴之一,金黄色的表面由永康特产豆腐皮制成,永康豆腐皮色泽金黄、皮薄、油润光亮、很有韧性,用它做的响铃酥脆可口,回味无穷。
胡昌明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曾是一名司务长,对于做菜有着自己的执着。即便不是逢年过节,最普通的一日三餐,他也是经过仔细思量精确计算的,烧出来的菜不多也不少,一家人坐在一起刚好能够吃完,又留足了回味的空间。
“做饭和做人是一个道理,首先得用心,其次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胡昌明曾经对晚辈们说过这样一番话。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话他自己也忘记了,但是他的人生哲言似乎从未动摇过。
带不走的年味,是家的温馨
所有菜都端上了桌,细细一数竟有12道之多,除了之前介绍的三道特色菜,还有永康小麦饼、雪菜冬笋、羊肉萝卜煲等等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准备这样一桌菜并不容易,从买菜、洗菜,到烹饪制作,一个上午的时间实在有些紧张。但在父母的心里,让孩子们回家就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是一种无需言表的爱。
最朴实的感情,能经历风雨,亲子之间是,夫妻之间也是。
2016年,两次意外让胡昌明一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先是他自己,某天清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全身麻痹晕眩,直接坐倒在地,医生告诉他这是脑卒中的症状,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终身瘫痪。多亏了胡大爷几十年晨练舞剑的底子在,身体恢复得比想象中好,遗憾的是他无法再如从前那样,每天背着剑到永康江边和老伙伴们刷招式了。就在胡昌明逐渐好转的时候,老伴沈婆婆意外摔坏了腿,需要住院手术。那段时间,沈婆婆的病房里永远都能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身影。天冷了,就帮她披件外套,口渴了,就动手给她削个水果……虽然儿女们都在身边照料着,但胡大爷似乎总是放不下心。相濡以沫六十余载,唯有见到你方能心安,哪怕我的脚步比从前慢了很多,依然会紧紧握住你的手。
沈婆婆出院后,子女们为父母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但是一到过年,老人家又闲不住了,张罗着要给孙子、外孙女们做“好吃的”。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老人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40多年前的那个除夕夜,永康一间小平房里,一家五口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情景仿佛还在昨天。
时光飞逝,当年牙牙学语的宝宝,如今已经成家立业,孩子也已到了大学毕业的年纪。饭桌旁的五个人,变成了八个人,又变成了十一个人……过年变得越来越热闹,桌上的菜肴也越来越丰盛,但无论时光变迁,刻在骨子里的乡愁不变,年味不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