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在兰溪中洲公园几乎每晚都能听到: “各位观众,欢迎大家来到中洲公园露天电影广场观看电影,今天放映的影片是《长征》,希望大家在观看影片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市民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放映员是个满头银发的老翁。应撮平,1948年出生,1970年从事电影放映,至今已有47个年头,己经放映电影近1.5万场,成了兰溪农村电影放映员队伍中一枝独秀的人物。
电视普及了
还有人看广场电影
一到下午6点半,兰溪市兰江街道应家行政村的应撮平,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准时来到中洲公园桥头,忙活起来:打扫好露天电影广场卫生,前边放上几排凳子;摆好数字放映设备,调试好,放起了欢快的音乐。
不一会儿,来中洲公园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地围拢到中洲公园露天电影广场,孩子们高兴地又蹦又跳。应撮平笑呵呵地和观众打招呼,凳子不够就招呼观众到屋里搬。
晚上7时左右,已有观众上百人,电影开始放映。应撮平娴熟地操作数字放映机,清晰的图像出现在影幕上。他坐在放映机旁,一会儿看看设备,一会儿看看影幕。观众们安静下来,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一位老太太说:“家里有电视,但我还是愿意到中洲公园这样优美的环境中看电影,空气这么好,人多又热闹,能和老姐妹们聊聊天。回家太早没意思,有好看电影我就看完再回家,不愿意看的时候随时走,总之在这里很高兴。”
晚上9时30分许,电影放映完了,应撮平收拾好放机设备回家,骑5公里多的乡村公路,到家已经是夜里11点了。“这是固定在中洲公园放映,回家时间比较正常。”应撮平说。
一个月跑150多公里
有时做梦也在放电影
应撮平负责兰溪市兰江街道周边30多个村的电影放映,从正月初一到除夕夜,只要天气许可,每天都转着去放电影。最远的村离杜庄有七八公里路,骑自行车拉着设备不敢跑快,需要40多分钟,一个月要跑150公里路。
让应撮平难忘的是:有几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农村电影渐渐失去市场,即使放映也没人看了,他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做梦也在放电影。
转变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先前国家广电总局农村电影“2131工程”明确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兰江街道在中洲公园实施常年免费放映电影。
从那时起,应撮平天天到中洲公园露天电影广场上班,一年到头除天气不宜,起码要放映280多场。“现在每个月我能拿到2000多元钱。”有了月薪,应撮平干劲更足了。
“应撮平这样坚守阵地、热爱电影放映事业的放映员,真是难能可贵。”电影公司负责人评价说,有一年应撮平为市民放映电影时,突然晕倒,观众们要把他送到医院检查,苏醒过来的他无论如何也不让,说这是重感冒了,休息一下就好,一直坚持把电影放完,才由自己的家人送到医院治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