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四年收集整理30多个传统游戏 老游戏玩转别样童年
2017年10月20日 10:36:40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叶骏

  “真好玩!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这是家长们的评价。“这真是一所好玩的学校!”这是观摩嘉宾的感叹。“哈哈,太好玩了!回家我们继续玩!”这是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他们都觉得意犹未尽,想玩更多游戏。

  近日,婺城区白龙桥小学校园里热闹非凡。这里正举行“民族精神代代传,快乐童年我玩转”活动,四年级250多个学生带着他们的家长一起,从充满趣味的传统游戏体验纯真与快乐。

  传统游戏:大人小孩都爱玩

  记者看到,这次玩转童年活动有竞赛类传统游戏,像滚铁环、踩高跷、投壶、吹青蛙;更多是体验类传统游戏,如华容道、翻花绳、抓子、孔明锁、挑小棒、九连环、跳房子等,家长孩子一起拿着闯关卡,逐个参加这次的10多个游戏,并参观了学校的传统游戏体验馆、电子馆等,欣赏了藤编师傅的绝妙手艺。

  竞赛类传统游戏的现场气氛最为紧张刺激。踩高跷接力赛引来了阵阵加油呐喊声,学生、家长交替轮流过闯关,还要回答问题,答对才能接力。投壶则是将一支支弓箭投到“壶”中,看谁又快又准,而且接力顺利。吹青蛙是将一只只折好的纸青蛙,亲子俩用嘴吹气让其前行,看谁先到终点,而不掉出外围。

  体验类游戏分布于走廊、游戏馆、教室等处,家长孩子无不兴奋地尝试、配合完成。抓子、挑小棒、翻花绳等是很多大人小时候玩过的,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见过,不过玩得不多,吸引力蛮大。“挑棒子时,除了手的力度要掌握好外,还要有眼力劲,注意棒子的分布位置……”有的边向家长请教边认真钻研,通关后还要家长回家继续玩,“这么简单,家里找一下都有”。

  华容道、孔明锁、九连环等益智游戏,则不少孩子要比大人玩得溜,毕竟这些玩具还能买得到,有的还在数学课上涉及过。跳房子也是很传统的游戏,跳房子有多种玩法和跳法,可以把房子画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形状,符合儿童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很能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锻炼投掷、跳跃、平衡、手眼和手脚协调等能力。

  一个上午玩下来,大多数学生都体验了十来个游戏的魅力,并顺利通关。藤编也吸引了很多人,看着边上摆放的鱼、蛇、青蛙、蝴蝶等“小动物”,孩子们手痒痒,大人也认真地跟着一步一步学着做。

  传统游戏:旧器新玩更有趣

  如今,传统游戏已经成为白龙桥小学的一大特色,其对传统游戏的收集、整理、传承与开发,在省内外都小有名气,相关课题也成果颇丰。

  据介绍,该校从2013年创设传统游戏以来,先后开展了50余次活动,像每年一届的游戏文化节,每学期一次的游戏达人评比、每周一次的亲子游戏等,不仅学生爱玩,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尽情体验。学校还接待了1000余名国内各地的同行与嘉宾来参观、体验,大家都觉得很难得,非常有意思。一开始,很多游戏孩子不懂,老师们也不明就里,学校经常趁寒暑假布置相关作业,让师生深入民间去挖掘游戏项目,到处打听,认真学习,那些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传统游戏又回来了。

  4年来,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该校师生深挖游戏背后的文化内涵,先后收集了31种传统游戏,并按照游戏的起源时间,汇编成了一套《传统游戏 民族精神》的游戏教材,构建起一套农村小学玩转传统游戏的学玩模式,开设传统游戏课程,开发相关教材,开办相关游戏场馆。

  记者看到,在该校“游戏足迹馆”介绍了几十种传统游戏(玩具)的起源、玩法,放着一些图文展板、书籍资料等。丢沙包、打水漂、七巧板、风筝、弹弓、陀螺、剪纸、丢手绢、跳绳等还比较好懂,学生们大多见过玩过,而扛山羊、泥咕咕、冲营、五行棋、竹水枪、琉璃珠、斗蟋蟀、火柴枪、三颗连、分岔“泪公子”……光看这些名字,是不是就有一种岁月流逝的时代感,这些都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接触的。

  在“游戏体验馆”里,有大多数游戏的实物道具,看上去都十分普通,一根绳、几段皮筋、几颗纽扣等,这些现在孩子眼中毫不起眼,甚至用处不大的东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却是颇为流行的草根游戏。现在一些85后、90后父母都已经逐渐远离这些伙伴成群结队玩的土游戏。还有一个游戏视听馆,里面有电脑、光盘等电子资料,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相关游戏的玩法与历史。

  在这些游戏馆外面的墙上,有一个24节气表,除了24节气歌,每个节气对应什么美食、玩什么游戏,一目了然,像清明节吃清明馃、放风筝。白龙桥小学不仅在走廊、橱窗等处制作张贴了相关游戏的图文介绍,还设置了相关游戏区域,如跳房子等,有的则不受场地限制,三五成群结伴就可开玩。

  传统游戏:避免学生“电子化”

  曾几何时,电脑、电视、手机占据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学生们变得越来越“宅”,校园里“眼镜党”“胖墩族”日益增多,取材简单自然、玩法有趣轻松的传统游戏,则是一种更为健康的游戏娱乐项目。而且,白龙桥小学还多次组织传统游戏新玩法大比拼,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欲,让他们在玩中成长,相互交流共进,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家长们表示,很多传统游戏大人都不怎么接触了,孩子们更是没有机会玩。他们现在学业负担较重,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没那么多一起玩耍的时间,有时在一起就是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打游戏,过多地被“电子”包围,有的甚至成了“屏奴”。现在孩子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上单调乏味,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不会玩”的一代。

  校长倪莉芳告诉记者,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善于发明创造的民族,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传统文化不只是国学、书法、绘画等,还有更适合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的传统游戏。传统游戏的回归,本质上是民族精神的回归,它们往往都是寓教于乐,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标签: 游戏;传统;寓教于乐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