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包敦远 县委报道组 洪建坚)11月3日,记者走进一间特殊的教室,这里设有学习区、休息区、阅读区,室内还配有空调、电脑、钢琴,以及先进的电子化学习系统。仅省里为这样一个班配套的资金就高达50万元。这个班设立在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内,同时还隶属于浦江县培智学校。
(特教老师正在指导特殊儿童画画。记者 包敦远 摄)
“之所以这样配置,就是因为原来安排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部分特殊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培智学校校长张朝霞说,浙江在全国首创的特殊教育学校到普通学校开办“卫星班”,对特殊学生实行两套师资、两套课程体系,实现特殊少年儿童与正常少年儿童、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与普教学科专业人员的融合。核心目的是提升特殊少年儿童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回归主流,融入社会。
这个班总共有8名同学,他们均患有中度智力障碍。老师周洁正用电子设备,教同学们串珠子。“这堂课针对性非常强,浦江是水晶之都,水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串珠工,让孩子们学会串珠子,就等于教会了他们谋生的技能。”周老师说,她的教案中,在串珠子的同时,还贯穿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多门学科。
上午11时许,这8名同学当中的一个孩子被安排到了普通班就读。“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年级和学科去随班就读。”周老师说,这是因材施教,也是增强特殊儿童适应能力的需要,更是引导普通少年儿童了解、结交和关爱特殊儿童的有效途径。
(特殊儿童正在学习串珠子。记者 包敦远 摄)
按照省里的要求,凡是超过30万人的县(市、区),都要成立一所特殊学校,浦江是2014年成立的特殊学校,也是最后一个完成此项任务的地方。张朝霞说:“我们起步晚,但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已经逐渐建立起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中度残疾儿童‘卫星班’就读和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三大机制,构建了多元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根据《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省里正在建设国内首个省级特殊教育的质量管理平台,包括专家评估诊断系统、教师工作系统、课程资源库、学生基本资料库等。“这意味着每个特殊儿童都拥有一套量身定制的教学和康复计划,管理部门也能监测到学生的数量、类型、分布及获得服务的状况。”张校长说,将来的随班教育会向较为薄弱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甚至有望15年免费特殊教育,这一系列的举措,开启的是特殊人群深度融入社会的新征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