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新闻客户端11月17日消息 记者 琚红征
11月17日,以著名现代画家、20世纪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方增先名字命名的艺术馆,在其家乡兰溪正式开馆。
正式授权 将全国唯一的个人艺术馆设在兰溪
兰溪是一座千年商埠,厚植文化根基,更是一方人文厚土,孕育文化巨匠。历史上共取进士、举人、贡生1269人,居婺州前列,历朝历代都有文化大家与书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创作《十六罗汉图》的五代画僧贯休,倡编中国画启蒙书《芥子园画谱》的清代大文学家、戏剧家李渔,东渡日本传播书画篆刻艺术、被日本奉为“篆刻之父”“近世琴学之祖”的东皋心越禅师,将中国绘画原理融入摄影、创立“集锦摄影”艺术的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李可染夫人、著名的女雕塑家邹佩珠等等,都诞生于此。
为传承和发扬书画艺术,2013年2月,兰溪市委市政府专题讨论“方增先书画艺术研究会”的筹备工作。同年3月17日,方增先正式签署授权书,并委托儿子方子虹来兰筹备相关事宜,由方子虹担任研究会会长。按照方增先本人意愿,研究会总会永久设在兰溪。经过兰溪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一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设有方增先艺术展示厅、书画展厅、报告厅和创作室等,以达到“一家收藏,众人共赏”的效果。今后,此馆将不定期展出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传统经典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作品。
“许多年前,方增先先生从这里出发,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人生。许多年后,我们从这里出发,探索他带给我们的艺术宝藏。”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张兵在开馆仪式上表示:“兰溪是芥子园的所在地。书有兰亭,画有芥子,这里是我们书画艺术的源泉根基。立于此地,秉持方增先先生给予我们的这份力量继续前行……”
开宗立派 数度变法苦行僧终成正果
方增先,当今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方增先先生经过多年勤奋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实践,创作出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进程,体现出时代所赋予的丰富内涵,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为方增先艺术馆开馆发来的贺信。
作为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他在笔墨世界的探索里数度变法,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变形和创新,几十年如一日身先士卒推进中国画的学术积累,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如他的闲章“知也无涯”,在水墨之路上苦苦跋涉、孜孜不倦,在中国美术史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纵观方增先的艺术生涯,每隔几年,其作品总给人以全新的面貌。他浸淫传统,又突破传统,并积极从西方艺术汲取灵感。
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蔡若虹表示:“《说红书》(1964年)的主要成就,是在水墨画的艺术手法上面,它不仅比较完善的表现了作品内容,而且还发扬了我国传统水墨画的优点,在用笔用墨方面,很能长大适合我国人民的欣赏口味。”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认为:“1955年之后,他的人物画已为国内美术界普遍重视,但他却又在考虑新的奋斗目标,使自己走上更加深远、广阔的道路。”
“方增先的艺术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画创作审美观念和形式风格。”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表示,当代中国需要有方增先这样的文化代言人。他说:“从他第一阶段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说红书》《鲁迅肖像》等,到第二阶段的优秀作品《艳阳天》小说插图、组画《孔乙己》、水墨画《历史人物肖像》等,到第三阶段直至近期的《帐棚里的笑声》《母亲》《家乡板凳龙》以及一批试验性的水墨小品,都引起热烈的反响……”
“人在有追求的情况下,生活就会感到很知足。”方增先似乎从未表示对自己某件作品的满意,而且为此数度辞谢、婉拒了别人为他举办个人作品展、出版画集的好意。他曾说:“我一生走过的艺术道路,是一个苦行僧的路。苦行僧有苦行僧的‘道’,也有苦行僧以苦为甜的乐。我是那种在乱草泥泞中寻找一条小路的人!”
方增先因为在中国人物画上的语言探索与艺术成就,2010年8月,由中国国家画院聘任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顾问,2011年6月被首批推荐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士”。2013年1月,方增先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变与不变 最是乡音亲切
在艺术,方增先求新求变。他在自述“落伍的痛苦”中提到:“(从上世纪50年代)画风的变化,前后经历了将近20年。”造型变了,墨还没变,那就继续。积墨法、块面构成、夸张变形……自幼钟情诗文丹青,传统学识和乡土情怀颇深的方增先也有不变的地方,那就是“粉墙乌瓦,听乡音亲切”。
少小离家,最忆是家乡。方增先最想吃的是老家的腊肉和兰溪火腿,还有盘成8字形的土索面。最想听的是传统婺剧,他曾专门打电话请好友购买婺剧CD和VCD。上个月,兰溪市领导前去上海寓所拜访他。方增先身体欠佳,但还是坚持提笔写了两幅字:“兰溪方增先 家乡西塘下”和“魂牵梦绕西塘下”。
他在其自述《从山坳坳里来》中提到:“少年时对《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的接触,点燃了早期对中国画的兴趣,虽无老师指点,倒是从此喜欢上了中国画。”后来的诸多作品,灵感就出自家乡兰溪。创作于1955年的代表作之一《粒粒皆辛苦》,就是源自老家农村生活的回忆:当时国家提倡节约粮食,老家人吃饭时掉到地上的一粒米都要捡起来吃掉。经过构思,方增先从爱惜的角度创作出老者拾穗的巨作,亦是对农村生活的朴素描写,也是对当时中国亿万农民最真实的写照。其2002年创作的《家乡板凳龙》,更是用积墨法画出了儿时欢乐的板凳龙。正如方增先先生所说“龙灯节是我深藏心里的儿时欢乐。儿时的欢乐,长大以后就不会出现,因为儿时还未进入社会,一切人生的甘苦还没有进入自己的世界。因此,那种欢乐,最单纯,最纯真。儿时的梦,十分怀念”。
粒粒皆辛苦
母亲
说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先生愈来愈思念家乡。方子虹曾说:“根据父亲的意愿,研究会必须放在家乡,离开这里,气韵、文脉就断了。”
1931年7月,方增先出生于兰溪市横溪镇西塘下村(旧属浦江)。1934年,因为家里有了弟弟,忙不过来的母亲将两周岁多一点的他寄养在离家两里地的外婆家——通津桥村。从此,他由姨母周云鹤一直抚养到14岁离家到中学念中学。此后,寂寞天涯,旧梦为家。
此次“方增先艺术馆”落户兰溪,将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兰溪增添新的艺术风情,也成为兰溪继“芥子园”后的又一张文化名片,注入全新的人文气息。作为方增先本人,也无异于为他圆了一个儿时旧梦,找到了一泓艺术灵感的源泉,一个随时可以回来的新“家”。据悉,他从小生活、成长的通津桥外婆家也修缮一新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