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兰溪东风水库秋景 江永兰 摄
入冬的兰江,江水清澈平静。一抹暖阳打在渔船上,渔民陈福星蹲在船头,耐心整理着捕鱼装备。
此刻,陈福星的心里暖融融的。得益于治水成效,兰江逐步恢复过去的生态与生机,多年不见的鱼类又回来了,也让他们这些老渔民重操旧业。今年,老陈的捕鱼收成不错,让他对来年更加期待。
和老陈一样,许多兰溪百姓体会到治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绿色蝶变。数据显示,1—11月,兰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金华出水总阀门”将军岩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为近20年最好水质,较2016年同期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下降13.8%、22.5%、29.4%;44条小流域75个断面全部剿灭Ⅴ类以下水质,31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并通过省、市验收,列入整治提升的5条支流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水质,列入省考核的42个排污口全面完成整治。此外,29个浙中生态廊道实施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1.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5%;67个治水实施类项目已投入2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12%。
兰溪生态廊道一景 江永兰 摄
精准施策,剿劣提标同推进
昨天上午,在兰溪市灵洞乡水环境管理中心,检测员正在对村级河长送来的断面水样进行检测。
2015年,兰溪在灵洞乡首创试点水环境管理中心制度,对辖区水质进行检测。当年,灵洞乡投入10余万元建立水环境管理中心,聘请专职人员,对全乡河流村村交接断面、小微水体开展定期检测,建立责任倒查、河长问责等科学管理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精准治水贯穿始终。
在多数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的重心都在市县层面,乡镇一级既无机构又无人员,农村地区成为水质监测工作的薄弱地带。面对百姓越来越高的环保诉求,兰溪直面科学治水、精准剿劣难题,首创“333模式”,在全市16个乡镇(街道)及经济开发区全面设立水环境管理中心,将水质监控网络向农村基层延伸。
兰溪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吴胜忠说,“333模式”包括乡镇自建、学校共建、企业共建三种模式,选聘生态环保员、选派河长助理、强化技能培训三重保障,建立村级水质考核奖惩制、组建采样三人组、实行检测AB角三项机制。“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新模式对于发挥好线上线下互补效应,巩固提升治水成果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吴胜忠说,目前该市16个乡镇(街道)和开发区都已建立水环境管理中心,打通长效监管最后一公里。
为打赢剿劣提标攻坚战,兰溪率先建立池塘长、沟渠长及剿劣督导员、河小二等组织,地毯式、网格化摸排全市小微水体。经过统计,该市有劣Ⅴ类小微水体310个,数量居金华第一、全省第六。面对如此众多的劣Ⅴ类小微水体,兰溪坚持精准诊疗不盲目,建立劣Ⅴ类水体、主要成因、治理项目、销号报结、水质深化提升等5张清单。根据污染因子不同,对310个劣Ⅴ类小微水体逐个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提升方案,建立通报、预警、约谈和挂号、销号报结等制度。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共同组建17人专家指导团,切实加强对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等科学治水的技术指导。累计投入剿劣资金1.2亿元,完成“截清治修”等配套治理项目378个。黄店镇都心村在实践中首创的生态洗衣房模式,更是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肯定。
兰溪市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修建好的排污站和大坝等建筑
水岸同治,源头治理防反弹
从污水来源看,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从治水之初,金华就已认识到,如不彻底把岸上污染断根,那污染问题就会反复产生。在具体实施中,各县(市、区)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尝试。
兰溪是全省畜牧业养殖大市,生猪数量“居高不下”,又是淡水渔业生产重点县市,水产养殖“点多面广”。随着“五水共治”推向纵深,农业转型升级变得越来越迫切。兰溪围绕省委、省政府“剿劣”决策部署,把农业水环境治理摆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生态养殖助力剿劣攻坚战。同时,做好生态配水与修复工作,一方面委托第三方环保公司对部分沟渠和农村门口塘进行水生态修复,增强水体自我净化功能,另一方面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进一步修复水体生态链。
经过修复,一些门口塘重现美丽场景。云山街道后地村檀树渠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Ⅲ类,兰江街道姚村4口门口塘实现“水洁、岸绿、景美”。
整治排放口最关键的是截污纳管。兰溪全面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落实排污口一口一策和一口双哨等各项举措,完成排污口整治84个。完成城镇管网建设39.7公里,兰溪市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投入正常运行并执行尾水排放“金华标准”,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吨;生活污水方面,完成598个生活污水治理村移交运维,今年32个行政村提标改造和100个自然村扩面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垃圾分类行政村合格率和自然村覆盖率均达到98%,行政村优秀率达到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兰溪有着大量工业企业和“六小”服务行业。为此,兰溪推行工业节水减排2.0版,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水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倒逼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完成金华下达的“六类”涉水行业10家企业整治任务。铁腕整治取缔四无“低小散”企业538家,完成整治六小经营户709家,创建环保领跑示范企业1家,该市年度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5%以上。
兰溪市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大坝迎水面
四指联动,强基固本促合力
多年来,兰溪深受水害,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关。兰溪地处钱塘江中上游,金华江、衢江、兰江三江之汇,三江在兰溪市境有34条一、二级支流;三江口以上集雨面积约1.8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行政区域面积的1/5。同时,地处富春江库区库尾,易受下游富春江水库回水顶托影响,加上仍有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不高,历来洪涝灾害频繁。
今年的“6·25”特大洪水,是1955年以来兰溪的最大洪水,洪峰水位比2011年“6·20”特大洪水还高0.18米,但受淹面积减少2/3,经济损失减少一半,实现“无一人伤亡”目标。吴胜忠说,这和兰溪以项目化方式统筹抓好防洪、排涝、供水、节水工作密不可分。
防洪水方面,兰溪完成河道堤防加固12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工验收5座,山塘综合整治完成22座,完成78处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验收;排涝水方面,新建雨水管网23公里,提标改造管网19公里,雨污分流管网10公里,改造易淹易涝片5处等;保供水方面,完成新建供水管网5.2公里,改造供水管网3公里,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2.13万人,完成钱塘垅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物理隔离,钱塘垅水厂建设工程年内完工;抓节水方面,建立节水型城市创建机构,出台节水型城市创建方案,完成屋顶集雨系统建设41处,完成节水器具改造2500套,一户一表改造398套。这些数据绝大多数完成甚至超额完成金华市级任务。
为了加强责任考核,兰溪建立“五水共治”四比双月考评制度。每两个月组织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五水共治”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水质现状、整改承诺在媒体“三公开”,由兰溪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对排名后两位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醒谈话或约谈,已累计谈话30人次。同时,由市领导带队每半月开展一次零点亮剑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偷漏排行为。目前,累计检查企业3125家,行政处罚206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72起,移送公安机关8起,约谈企业负责人33人次。
兰溪一景 王萍 摄
拔高站位,生态廊道绘蓝图
水清岸美,魅力绽放。如今,江水成了兰溪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优势所在。随着浙中生态廊道项目建设的持续推进,江水又成了一个活力点、一道新景观。
“浙中生态廊道对于地处西部的兰溪来说,责任和意义都很重大。”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说,该市以“一把手”工程站位,在金华各县(市、区)中率先成立生态廊道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6位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首创五办合署办公模式,按照金华市统一部署,率先建立生态廊道长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压实主体责任。
在具体工作中,兰溪把兰湖、扬子江海绵公园、钱塘江堤防等作为金华市级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条精品线。
记者了解到,这条精品线主要围绕配套服务、休闲体验和防洪排涝展开。其中,配套服务带依托兰湖旅游度假区原生态景观优势,建设一条家庭旅馆、康体养生、高端休闲等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带,项目一期已开园营业;休闲体验带以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县建设为抓手,通过水体净化、河道整治、湿地修复等生态综合整治,以及绿道、景观提升,将扬子江海绵公园打造成集防洪、排涝、游乐、运动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型滨水示范公园,目前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0%;防洪排涝带着眼于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建成后防洪能力达到20~50年一遇,通过在三江六岸建设“五滩、七区、十二点”生态绿化带,努力打造“景观养目、生态养心、亲水养身”的美丽堤防工程。
在规划设计方面,兰溪创新理念思路。遵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大花园、大景区”理念,以“兰韵水乡”为规划主题,抓好浙中生态廊道兰溪段建设规划编制。注重产业植入,充分释放生态红利,治乱美化合格村比例达98%,兰江街道姚村、黄店镇芝堰村已通过省AAA级景区村庄创建验收。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吴胜忠说,要实现“美丽”目标,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必不可少。明年,兰溪治水总体目标是打造“五水共治”示范区、生态廊道明珠段、美丽兰溪升级版”,水质提升目标是“Ⅲ类以上水质河流达到95%以上,Ⅱ类水质河流比例提升至35%以上”。
根据计划,兰溪将实施美丽廊道、美丽河湖、美丽企业、美丽牧场、美丽田园、美丽渔场、美丽水库、美丽乡村“八大美丽载体建设行动”,确保生态洗衣房、城镇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监管、智慧治水信息系统、涉水服务行业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安全饮用水全覆盖、河长制八个全覆盖或基本全覆盖。
兰溪市委副书记、治水办主任范冬岩说,浙中生态廊道建设是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是“以治促转、治转并进”的新载体,兰溪将围绕“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要求,在加快建设浙中生态廊道中当好先锋、体现担当、展现作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