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院大三学生小林的朋友圈里,一张知乎回答的截图莫名火了——一夜之间,收获了近百个点赞和回复,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吓坏宝宝了”!
小林转发的这张截图源于知乎网站上的一个热门问答:“在中国生活,有哪些行为可能涉嫌违法却鲜为人知?”其中,一位回答该问题的用户表示,“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违法的”,根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
正是这条“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的回答,被考研网、新浪高考快讯、头条校园等微博大V截图并在社交网络传播,煞有其事地持续发酵,成了最近大学生群体里的热门话题。小林告诉记者,虽然不少同学已经进入实习岗位,但“学习不刻苦,你违法了”还是成了最近同学之间相互调侃的口头禅。不过,这则消息,也着实让半踏出校园的他们开始反思两年多的大学生活。
“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过度解读!
在小林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针对“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一条的评论大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属于“被吓坏”。@C小雨同学说:“可怕!还好我毕业了!”@而南幸尔:“吓得我都不敢睡午觉了,起来赶紧翻开我的书。”@小猪佩奇:“在违法边缘试探……”
第二派则是“醒悟了”。@暖男独爱土黄金:“既然选择了高校,刻苦读书就是本分。”@大风糊糊:“回头想想爸妈花了那么多钱供你上学,法律予以保障。回头是岸,少年。”
第三派则对涉嫌违法的法律条例产生怀疑,并讨论起了其实际操作性。@我的心情天天晴:“只是‘应当’而已吧?”@息言守默:“莫怕,说着玩的吧?”@小熊:“没有这条吧?忽悠?”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否有相关内容?记者查阅《高等教育法》发现,与之有关的第五十三条部分内容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那么,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这条内容就得出“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的结论,法律界人士对此如何解读?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思大律师事务所吴超律师。他表示,纵观整部《高等教育法》甚至其他相关法律,都没有有关违反“刻苦学习”这一规定的法律后果的表述,因而从法理上可以认定“刻苦学习”条款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规则。
“网友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就得出涉嫌违法的推论,实际是对法律的过度解读,也是对法律理解的不透彻。”他说,实际上,不是所有法律条文都是必须强制实施的,有些是原则性、倡导性、号召性、宣示性的。有学者将此类法律条文成为软法,其意在指引公众行为方向,一般并无强力保障其实施的细则。
这样的规定更类似一种宣誓性条款,意在鼓励、支持、期望高校学生将刻苦学习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努力践行并遵守;即使学生没有履行这项义务,最多也就是承担成绩不好、拿不到奖学金甚至毕不了业等学业上的不利后果,而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能引起讨论或是好事,学习应该靠自我约束
“好多老师也看到了这条网红‘违法信息’,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在我们看来,能够引起学生对这件事的讨论是一件好事。”市区某高校新生班辅导员徐思睿告诉记者,当“不刻苦学习”涉嫌违法成为网红话题,同事之间就展开过讨论。第一感觉与学生的相似,但事后再想,觉得实际利大于弊。她甚至以此为契机,召开了一场以“‘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你怎么看?”主题班会。
徐思睿说,她现在带了管理专业的4个班级,作为主管学生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的班主任,虽然自己也是90后,但与一群差不多是00后的学生“斗智斗勇”,很多时候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批大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但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还有待加强。
“正是因为有个性,服管的孩子很少。我们进入工作岗位才两年的90后,我一直以为与他们代沟不大。不过,你要是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让他们好好学习,不仅效果不大,甚至会被有的孩子当成老古板。”于是,徐思睿索性利用网红效应,让孩子们自己唇枪舌剑。
班会上,学生观点差不多也分成网络讨论中的三派,通过咨询同校法律专业老师,对法律条文进行解读;通过采访心理专业老师,对网红效应对学校学生影响进行调查……这场班会成了入学以来头一回停不下来的辩论活动。
班会最后,她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加强自我约束、管理,相互监督,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赞同和支持。“事实上,学习还是需要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哪怕法律强制约束,‘要我要’,也远不及‘我想要’来得有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