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金华五中建校120周年,为庆祝学校“双甲”华诞,特在本报开辟《百廿五中》专栏,刊发校友在金华五中学习、工作的纪念文章,敬请关注。
项美菊,别名谈如,生于1891年,金华安地项村人,后迁苏孟乡山背村。
1911年,21岁的项美菊到成美女学堂附属小学任教,1920年由校方出资送至上海沪江大学读书,因李福丽兼任作新中学校长力不能济,遂致函促其返校,未毕业即于1922年回成美女校任校长。1927年,应地方爱国人士要求,学校校长应由国人担任,于是李福丽辞职后,由项美菊任成美女子中学和作新中学校长。至1947年夏,因身患中风而辞去校务工作。项美菊为成美女校辛勤耕耘34年之久,之后休养在家,因未婚无子女,1962-1967年在山背村其侄儿常南宝处养病,于1967年病故,享年77岁。
项美菊是金华早期女教育工作者,堪称金华教育界前辈,为当地妇女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她出任成美、作新校长之后,从严治教,积极工作,倾心尽力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在她主持下,学校规模日趋扩大,1939年日寇轰炸金华城,成美女校迁往吕塘下,作新中学迁往汤溪县洋埠。1942年5月5日日寇侵占金华城,作新、成美两校图书、仪器、设备全部散失,校舍部分被日军毁坏。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项美菊与作新中学校长洪如圭等力主复校,无奈经费奇缺,除由教会拨款70万元外,项美菊女士私人自筹资金90余万元(法币),以补紧缺。在成美、作新两校的邹如松、钱芝卿等教师的积极支持下,两校如期复校,为学校40余年的校史之延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项南宝:有关我姑姑项美菊的平生点滴
我原名项南宝,生于1932年12月,是项美菊之侄(美菊之弟鹤亭之子)。因美菊无子,故过继为养子。大概在我六岁时,我离开老家苏孟乡山背村,来到金华城里,随姑姑项美菊生活。
项美菊,师生们对她称“项师”,其实,“师”,原本是“斯”,是她的字。现据我所知,将她生前的点滴写在下面:
项美菊出生在安地项村的一个穷秀才家(父亲项金偏,晚清秀才,生二子三女,美菊为长女),家境并不好,在八九岁时就跟大伯父过日子。美菊才12岁时,伯父把卖豆腐脑的担子挑到戏台前由她卖。可能因起早(每天四点钟就要添豆,由大人推磨)太辛苦了,在戏台前人山人海的地方打起了瞌睡。这一幕被从美国来金传教的教师即李福丽看见了,就问起美菊的家境。看她太可怜了,就去她家问大人,可以把她带走吗?家人同意后,项美菊吃住都跟了李老师,后来,李福丽还让项美菊上学读书。
项美菊严把学生质量关。1942年前,在战乱开始,浙江省要员王某某的家属暂迁金华之际,将女儿送进成美女中就读,将毕业时成绩欠佳,王某派人来金说情,请项校长“通融方便”,言下之意给个文凭。她说:“我校向来不出次品,如教务处同意,就叫他们打个证明;有关学校长戳和我的校长印,对不起无法盖的。”意思是没有文凭。
美菊姑姑在1964年以后,因直肠癌手术后人工导流,就来到我家养病,一直到死。
在将死前10多天,跟我说:她不要搞坟墓更不要碑,只要深埋,平土后上面可种番薯、南瓜之类,不浪费土地。这种超前想法值得敬佩。
1983年5月份,政府给项美菊平反、摘去右派帽子的文件送来我家,随之也卸掉了我们头上的“箍”,我想她在九泉之下也会得到安慰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