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3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沈超 许雅文 市委报道组 谭孝军 永康日报记者 徐敏)日前,记者来到永康市花街镇黄园村,村道花木葱茏,干净整洁,村委会主任尹绍伟向记者介绍:“垃圾分类工作开展3年多来,不仅村容村貌提升了,垃圾外运量更是减少40%以上。”
村民在前端进行垃圾分类,末端的处置却不到位,是我省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面临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永康市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了21个专门的农村生活垃圾多功能处理中心,由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垃圾堆放点、回收超市、毒害垃圾临时收集点等构成,能将附近几个村的生活垃圾就地回收利用或转化为有机肥料,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外运成本,形成了一条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完整链条。
据了解,黄园村每天约产生厨余垃圾300公斤,清运到村里的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后,可产出25公斤有机肥。尹绍伟介绍,有机肥部分用作村里的绿化肥料,部分作为对农户进行垃圾分类的奖励,颇受农户欢迎。
在永康经济开发区兰街村,垃圾分类减量的同时,资源化利用效益也大大提高。厨余垃圾经过分类后,被送至处理中心产出有机肥;七八成新的旧衣服、旧玩具,村里统一收集用于公益事业,已累计回收上千件;塑料瓶、塑料碗、纸板箱等可回收垃圾,村里也进行统一回购并转化成经济效益。
资金和基层技术力量的缺乏,制约了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站点的建设和可持续运行。为了破解资金难题,永康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和监督管理等各环节。如唐先镇堆肥中心与省再生资源集团合作开展资源深加工项目合作,整合部门资金开展秸秆还田,可减少50%的用肥成本,同时减少大气污染。
永康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说,永康市以政府主导、改革试点、市场化运作方式,实现由点到面的服务全覆盖,逐步构建起从垃圾分类回收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至今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70%。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