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期举行的义乌无欠薪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义乌正积极创建“无欠薪城市”,各部门、各镇街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据了解,自启动“无欠薪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义乌各类劳动纠纷案件量下降明显。
营造和谐用工环境
说起前段时间的遭遇,胡先生和他的同事感慨良多。
胡先生在义乌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去年10月至今年2月,该公司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员工工资。于是,员工集体向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3月17日,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该公司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由于未在规定时间付清工资款, 4月26日,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移交义乌市公安局。
通过义乌市公安局与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联动协作,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把41名员工的48万多元工资款送至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由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集中发放。
至此,胡先生等人的维权讨薪之路画上圆满句号。
胡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这是一段不愉快的人生经历,好在全额讨回了工资款,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据了解,这41名劳动者对义乌相关部门的工作十分满意,特地将一面印着“为民工讨薪维权,持正义秉公执法”的锦旗送到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不久前,由于店里要暂停营业,义乌某足浴店老板在发放6月工资时,每人扣发2000元,并因此与员工发生纠纷……接到110指令后,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问清事情原委后,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讲解法规,足浴店老板当场表态会全额发放工资。就这样,不到一小时,工作人员就顺利解决了这场纠纷。
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王晖表示,义乌已率先开展劳动监察信息化建设,与义乌公安等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以信息化促进劳动监察执法工作效能。今年1—6月,义乌已快速处理各类劳动纠纷330起,为781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91.46万元,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冯林荫是一名“新义乌人”。1997年,她到义乌后一直在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工作,从最基础的车间员工一直做到现在的行政经理。是什么原因让她一直留在义乌?冯林荫说,在义乌工作很安心。在她的带领下,已有130余名四川老乡先后来义乌就业。
开展用工管理专项行动
据统计,义乌现有用人单位35.5万户,劳动关系繁杂。在创建“无欠薪城市”的大背景下,义乌用人单位如何履行责任?
7月1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大陈镇的义乌市艺素服饰有限公司。
在公司5楼的缝制车间,员工江小明正娴熟地做着包直缝这道工序。“一分钟能包两件,我一天可以完成近千件。”江小明说,从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开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服装行业是大陈镇的支柱产业,全镇共有服装用人单位200余家,从业人员2.2万余人。“服装行业是易欠薪行业,用人单位一般半年或一年结一次工资。对于生活困难的员工,采用预支生活费的方式过渡。”大陈镇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所所长杨一彪告诉记者,过去每到年底,劳资纠纷频发。最多的一天,劳保所受理了4拨员工的投诉。
早在2014年,大陈镇就启动服装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确保每月每家用人单位走到位。通过面对面监督的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做到工资月结月清。经过多年探索,大陈服装行业已实现一企一册一卡,并建立基础台账,员工工资由银行代发,每月工资发放明细表和银行流水发放账单报送镇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所。
说起当年工资年结的困扰,义乌市嘉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玲感触颇深。“我17岁开始在一家绣花厂工作,工资年结,每个月能预支的生活费有限。到最后,连买米的钱都成问题。”陈爱玲说,从1999年创办公司以来,她坚持员工工资月结。
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出现用工荒,员工留不住,甚至没干多久就离岗的现象并不鲜见,这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大痛点。对此,陈爱玲坦言,她的公司从未有过用工荒的困扰。目前,公司共有员工200余人,90%以上都是老员工。
另外,建筑行业也是无欠薪创建的难点领域。目前,义乌已对所有在建项目实施“1234”源头管理体制,即施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1份劳动用工合同;设立工资支付、施工现场维权信息2块牌子;完善员工花名册、员工考勤表和员工工资支付表3个表册;建立两条线拨付分账管理、用工实名制管理、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和银行代发4项制度。
多举措助推“无欠薪城市”创建
记者从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获悉,为全面助推“无欠薪城市”创建,义乌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义乌市欠薪预警信息报送及处置机制》《义乌社会法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管理办法》等文件。
在欠薪预警方面,义乌已建成欠薪预警信息系统。通过各镇街、市场监管、税务、银行、电力、城管委、交通、水务、金融办等部门协作,将用人单位水、电、税、社保、银行贷款逾期等信息定期推送至预警信息系统。根据欠薪预警信息的紧急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一般、严重、紧急三类,在欠薪预警系统上以黄、橙、红三色进行分类监管。
若出现黄、橙色预警,由监察信息中心指派到相关镇街,由网格员对预警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对存在欠薪隐患的用人单位,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
若出现红色预警,由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镇街、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督查,对存在拖欠工资行为的用人单位下达整改指令或给予行政处罚。
在失信惩戒方面,义乌充分运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实行“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对拖欠工资的“黑名单”用人单位,义乌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等有关单位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合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提高用人单位的失信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治格局。对“红名单”用人单位则给予政策优惠、信贷支持、绿色通道等激励举措。
据了解,被列为劳动保障“红名单”的用人单位,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条件,经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后,将及时从“红名单”中删除。
王晖告诉记者,自义乌启动“无欠薪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为提高办案效率,确保劳动者能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工资,义乌还建立了工资拖欠案件司法绿色通道,下发了关于劳动报酬欠薪案件司法确认工作指引,在劳动监察大队和各镇街劳保所调解的各类劳动纠纷案件,法院和各基层法庭将提前进行司法确认,建立与司法机关联合的追薪模式,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