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网上收到“逮捕通知书” 姑娘惊慌被骗33万元
2018年08月30日 09:31:25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张黎明 通讯员 徐钰晖

  嵊州姑娘小覃在东阳市区上班,下班后比较宅,与外界接触不多。近日,小覃在家中休息,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电信工作人员,称小覃以本人名义注册的一个手机号涉嫌诈骗,打电话来核实情况。小覃觉得莫名其妙,告诉男子该手机号并非自己在用。

  随后,男子报出了小覃的个人身份信息,均对上。男子称可能是小覃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现在事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调查,让小覃按自己所说的去报警。

  之后,电话转接到另一个陌生男子处,他自称是办理这起案件的警官。

  “警官”在电话中装腔作势地教育了小覃一番,批评她一点防范意识也没有,并称“我相信你是无辜的,为了帮你洗清嫌疑,也是办理案件需要,现在要对你核实些情况,希望积极配合,注意保密”。

  懵懵懂懂的小覃相信了对方所说,如实告诉自己的银行账户、卡内余额等信息,并按对方要求,先是跑去银行查询账户信息,又在酒店开了房间。

  小覃按对方所说,登录对方提供的网址,进入一个写有“中央公安网”字样的网站,按指示操作,看到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犯罪证据(一张逮捕通知书)。

  这可把小覃吓坏了,六神无主的她根据对方指示,在网上下载软件,连接自己的K宝,刚操作没多久,便收到银监局的短信,将验证码报给对方。在操作了几个步骤之后,对方问小覃别的银行卡是否还有钱,此时,小覃才意识到不太对,跑去银行一查,发现自己卡里的33万元钱已被转入别人账户。

  目前,东阳警方正在侦查中。

  警方提醒,接到“您好,我是某某地警官,现查到你的手机账号疑似诈骗号码,牵涉洗黑钱案件,请配合调查”之类的电话,多数人第一反应都会觉得奇怪,但是,当对方清楚地报出你的个人身份信息后,不少受害人原本还持怀疑态度,瞬间就相信对方了。其实,这是骗子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惯用套路,现实中警方办案不会要你去宾馆开房上网配合调查,而是会找上门来核实,所有笔录要本人阅读核对签字;也不会要你划转银行资金,如果涉嫌非法资金要凭合法公文通过银行冻结;至于对方通过网络提供的“逮捕证”,那只是网络小游戏而已。

  切记,通讯网络骗子多,寄钱汇款要慎重。

标签: 对方;通讯员;男子;手机;电信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