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永康市政协“一村一委员”活动统一安排,我对联系的象珠镇长村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调查,认真履行政协委员助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建设、民主监督职责,在履职过程中采取了不定时间、不打招呼、随机暗访的形式。
象珠镇长村是一个秀美洁净的美丽村庄,是垃圾分类开展得比较早的村庄之一。我绕村一圈检查下来,发现门前、道路都保持比较干净,没有垃圾落地现象。老百姓的垃圾分类、保护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好习惯正慢慢养成。
在调查中,我询问了上至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下至未成年的小朋友。老年人在家时间多,见到调查人员愿意多谈一些看法。村民表示,经常看到村支书带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巡村检查,看垃圾是否分类正确、是否及时清理,经常在村里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现在,村里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袋,党员干部分管到户督促“门前三包”,检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装情况;聘请专职保洁员每天打扫公共场所及负责垃圾收集、分拣,村里干净美丽了,蚊蝇也少了。
问到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时,不管年纪大小,对会烂的、不会烂的两种形式分类最清楚,对干的和湿的也清楚,家中能分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至于有毒有害的玻璃瓶、过期药品、电池等,因为该类物品不多,专门收集的时候不多。
在调查中,有村民反映,现在垃圾在“源头”上进行了分类处理,但垃圾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分类,“分了又合”等于没分的现象要多关注。
通过调查,我感到有三点收获。一是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强。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经宣传教育及环境美化,村民对垃圾分类已有一定认识,且环境的整洁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垃圾进桶的意识。二是垃圾分类终端处理很重要。前期分类后,在垃圾运输、处理过程中分类处置不够严格,混淆放置,反过来影响村民前期分类习惯的养成。抓好垃圾分类,更需要做好终端处置。三是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循环利用。现在垃圾分类采用的是不同颜色的垃圾袋,这方便了垃圾分类,但用降解塑料垃圾袋来装可腐烂垃圾,这些垃圾袋很多达不到降解要求,成本又很高。建议采用不锈钢桶,并分门别类发放到农户,以减少塑料垃圾产生。该方式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有利于减少垃圾袋运用,也便于垃圾桶本身的清洁和循环利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