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4日讯 从今年5月接到嘉兴市红十字会的第一个电话,到这周赴杭州完成所有事宜,历时7个月,志愿者宋江胜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件事总算是圆满完成了。”
他口中的“这件事”指的就是捐献造血干细胞。连续4天,打了8针动员剂,捐献了8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此时,已经从杭州回到嘉兴家中休息的宋江胜还心系着远方的孩子。
冥冥之中的缘分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在嘉兴市中医院宣传办工作的宋江胜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说实话,我没去想过是不是能够配型成功。”宋江胜说,今年5月接到市红十字会告知初配合格的电话,他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可以为患者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被喻为“生命的种子”。但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非常低,非亲缘人群的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分之一甚至十几万分之一。和宋江胜配型成功的这名患者是重庆的一个地中海贫血的孩子,只有1周岁多。如果能成功捐献,他拯救的不只是一个孩子的生命,还有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宋江胜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5月得知初配合格,7月去医院做高配,8月接到电话说高配通过,再到体检、复查,对于每一次工作人员“是否愿意捐献”的确认,宋江胜都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但这中间也有一些波折。
宋江胜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的一项指标和甘油三酯有点高。于是,他开始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他把酒也戒了。最终,他通过了复查。
虽然在医院工作多年,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知识有些许了解,但毕竟没有经历过,和大部分捐献者一样,宋江胜也曾有过迟疑、有过担忧、有过紧张,同时也有过期待。
“一想到几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还是觉得值得去做。”宋江胜说,他相信这是冥冥之中和孩子的缘分。
传播善与爱的旅程
12月,终于要迎来捐献的日子,等待着,紧张着,期盼着。平时爱好书法、喜欢舞文弄墨的宋江胜为此写了一幅字:献我一份爱,助福一家人。12月17日,做好充分准备的宋江胜和爱人一起踏上了“扬善之旅”。到达浙江省中医院,连续4天,每天注射2针动员剂,正式捐献终于在21日顺利完成。
据介绍,每天2针动员剂的作用是将造血干细胞由骨髓转移到血液中,正式采集只要通过血液的外循环就可以了,这是正式捐献前的必要准备。
“以前老百姓一说‘抽骨髓’,就有种害怕、恐惧、排斥的情绪,其实现在都是通过外周血来采集。”宋江胜说,真正经历了这个过程,觉得并没有那么可怕,就像献血一样。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打动员针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大部分人都有点腰酸背痛,只是程度不同,同时因为心里或顾虑、或激动,有些人睡眠也会有点影响,这些都属于正常反应。
整个过程,除了腰背部有些轻微酸痛,宋江胜并没有出现其他反应。他说,在近3个小时的捐献过程中,妻子、医护人员、志愿者等很多人都陪伴在他身边,所以他并不感到害怕。
“放心吧,我没事。”捐献完后,宋江胜便安慰起一旁的妻子。此次捐献,他得到了妻子和儿子的大力支持,正在读初中的儿子主动提出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还每天晚上跟爸爸进行视频通话,了解爸爸的身体状况。
祝福未曾谋面的你
捐献当天晚上8点多,负责送血的志愿者带着宋江胜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到达了重庆的医院。据悉,目前这名地中海贫血的孩子已经接受了移植。“现在,只期盼我的这份付出,能给他和他的一家带去新的希望。无论今后见与不见,孩子,祝愿你从今以后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长大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对社会有用的人。”宋江胜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到目前为止,宋江胜是嘉兴市中医院第4例、全市第36例、全省第323例、全国第6166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今年,嘉兴市中医院已经成功捐献了2例,每年新员工入职时医院都会开展相应的动员活动,已经形成了浓厚的氛围。“医院一直大力倡导公益和社会责任,无论是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入库,还是无偿献血,每次发动员工反响都蛮热烈。作为医院来说,除了倡导,同时也为这些成功捐献的员工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嘉兴市中医院党委书记俞忠伟表示。
记者从嘉兴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嘉兴市已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36人,入库的志愿者达到6031人,今年新增志愿者738人。
记者手记:
作为嘉兴市中医院的宣传科主任,宋江胜的名字也经常作为通讯员出现在报纸上,但是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他却没有主动联系记者。当记者询问时,他最初表示不用报道了,在沟通后,他反复强调:“希望通过这件事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过程,让更多人加入这个群体,打消大家的顾虑,传播健康传播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