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南湖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时任南湖区长的区委书记朱苗将16枚鲜艳的印章正式封存起来,全区16个部门的188项行政审批事项,都“浓缩”进了一枚印章。
至此,这项嘉兴市唯一的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在党的诞生地南湖区正式开启大幕。
一组数据显示,自去年8月1日区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以来,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办结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32801件,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月均办件量同比增长21.9%,行政许可项目承诺比法定期限提速60%。
围绕“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审批服务最优”的改革要求,南湖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对照南湖区行政审批改革情况,近期,袁家军等省、市领导还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借鉴南湖区的做法。
“互联网+”审批成全省样本
11月29日,浙江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嘉兴市召开。“南湖区以‘互联网+’提速行政审批的新模式值得肯定……”省发改委、审改办副主任翁建荣对南湖等地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月8日,南湖区在国内率先试水合伙企业全程电子登记,区行政审批局发出的嘉兴市首张全程电子化登记营业执照,让地处天南海北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站轻松完成实名认证、电子签章、材料提交等手续。
电子登记,只是南湖区行政审批局运用“互联网+”,解决程序多、时间长、手续繁的审批“顽疾”而推出的具体举措之一。
顺应时代和群众的热切期盼,结合当下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区行政审批局搭建智能化、集约化信息平台,推进了“智慧审批”大厅建设,实施了自动样表机查询、无声叫号、办件量和热门事项等分时段多方式实时分析的服务方式。
区行政审批局设立咨询专台,实施统一告知,便于群众熟悉掌握新政策,实现“一次性告知”,为大厅管理服务增添新动力,构筑新优势。进一步完善局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面开通了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咨询等服务,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在全市首推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的基础上,去年,区行政审批局还深化了“互联网+”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引入电子签章、人脸识别、数字证书等新技术,探索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快递送达、电子归档的“互联网+”审批模式,打造了“零纸张、零介质、零见面、零费用”的全新审批模式,让企业自准备材料到完成注册的周期从平均15天缩短到了当天办结,真正实现“让数据奔跑起来,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办登记”的改革目标。
审批服务标准“国际范”
工作人员统一的服装、特色鲜明的LOGO、“公私分明”的抽屉、“点线”统一的绿化、“各就各位”的垃圾桶……在南湖区行政审批局,一切看上去都有序、规则、整洁。
去年,区行政审批局请来香港现场管理学会现场指导、制定服务标准,其试水审批服务标准化的做法,在嘉兴市尚属首家。“我们请来专业现场管理机构,就是想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更好地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南湖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介绍。
作为全国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如何规范服务,通过标准化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优质服务的常态化,这直接关系到相对集中许可权试点的全面推进。
为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区行政审批局推动标准化建设上新台阶,将OSM管理标准化建设引向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大厅建设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该局及时修订OSM管理标准化建设标准,适时增减建设内容,始终把OSM管理标准化建设作为大厅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抓久抓实,加强检查,督促整改。在“月度情况反馈表”中,该局及时将各窗口的标准化执行情况反馈给窗口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以进一步督促大厅人员思想重视,认真执行,不走过场。
在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区行政审批局还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探索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体系,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展示高效优质服务形象和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按照行政审批“六统一”标准,区行政审批局还深入实施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细化行政审批业务实用手册,制定了“餐饮、网吧、娱乐业等办件量大的16个行业”审批手册。同时,推行“全能岗”,开展相关人员培训,统一组织开展执法证换证工作,划转人员通过培训学习、轮岗审批,逐步实现银行式的“全窗式受理”。
重点项目审批“加速度”
“速度快了,审批程序也简便了!”近期,浙江罗星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专程给南湖区行政审批局送去了一面锦旗,自该局成立以来,这名审批中心的熟客真切地感受到了行政审批改革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今年,罗星实业公司将投资1亿多元,用于技改和新建厂房。按以往,取得土地使用权、缴完费用后,企业才能进入项目的环评等环节,但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告知,根据该局的模拟审批,企业可在暂时不缴纳费用前,就可提前展开包括环评、项目规划许可、安全生产备案等工作。这意味着,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当天,就可以同时获得施工许可证。
“实施模拟审批后,受益最多的企业可节省半个月以上时间。”区行政审批局审批一科科长范秋艳介绍,为加快推动南湖区投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该局创新了审批方式,探索建立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建设项目评估流程,而推进投资模拟审批、审批服务提前介入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十多天办完的审批项目,现在一个星期甚至三天就可以办完,而且不必多跑,材料递交到一个窗口就可以了。”这是敏实集团相关负责人最大的感受。程序多、时间长、手续繁,这是许多地方行政审批的通病。为实现审批时间的再提速,区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全流程联动高效审批模式,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一张网”,开展“多评合一”、“多图联审”等“一体化”审批方式。
对环评、能评、水评、安评等审批,区审批局设立专窗统一评估、评审、审批和办结。对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环评,还允许实行容缺受理,以前需多部门分头上门验收的项目,也可以统一时间在同一天进行。
在南湖区落户的项目中,不少是外来投资者,对南湖区情况不熟悉。为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结合现行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相关规定,南湖区推出“代办”、“帮办”、“协办”服务。对列入区政府年度重大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总投资3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则从项目确定到开工建设建立绿色通道,主动提供建设项目审批前的咨询服务。同时,项目报审不受工作日限制,实现5+2不间歇办理,办理期限在承诺期限基础上再压缩。
对进入“绿色通道”的重大项目,区行政审批局按照“一个代办项目、一套服务手册、一个最优流程、一个推进团队”的工作模式,实行“一条龙”办理,并全程纳入电子监管。通过“模拟审批”、“容缺受理”、“提前咨询”,嘉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项目签供地合同当天,即具备了开工条件,领到了施工许可证。“真是没想到!”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打造行政审批“软文化”
什么是人脸识别?什么是电子签章?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又能给注册企业带来哪些便利?1月18日晚上,南湖区行政审批局第一期“科长讲堂”开讲,这也是该局打造南湖铁军、提升全员业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南湖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已办结的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达到了 35442件,平均每个工作日达到了269件。面对海量的业务量和每天近千名服务对象,在提升审批速度的同时,如何让服务对象享受舒心、优质的审批服务?
区行政审批局要求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党员要贯彻服务意识和勤政意识,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和能力。按照“零距离”倾听民声、“零障碍”了解民情、“零阻力”落实民意的思路,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建立常态化的服务体系。
建立“红色代办”制度后,区行政审批局党员带头帮助企业、群众代办、帮办、协办各类审批事项,实行党员“三办”活动,积极争创党员示范岗,打造服务型党支部。为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推行“全能岗”,还定期开设“科长讲堂”,局各科室负责人走上讲堂传授业务知识。
去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南湖区办证人员持续增加,针对人流量大、排队时间过长的现象,区行政审批局协助增加不动产窗口和地税窗口,为了办理完成当天取号量,工作人员加班最晚延迟到晚上10点。同时,该局还组织中层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加班加点,主动提供导办服务,并告知一些窗口的具体流程、所需材料、操作办法等,以避免群众白跑或多跑。同时,局设立周三夜会制,每周三晚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召开例会,以问题为导向,集思广益、推陈出新。
去年下半年,区行政审批局还大力创建“审批·E站通”党建服务品牌,建立南湖区行政审批局“E站通党员服务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同时,与各乡镇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互动平台,及时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难,将审批工作向乡镇街道、社区推进,在百姓家门口完成审批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降本惠民”,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南湖区行政审批局以服务对象自愿为前提,推出了政府买单的免费“证照快递”服务业务,打通了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地降低了“商务成本”和“政务成本”,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该项服务自推出以来,已为群众免费快递证照两千多件,总共政府支付2万余元,较好地减少了群众往返行政审批中心的次数、时间和交通成本。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