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7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沈烨婷 市委报道组 沈鑫 李迪刚) 3月23日,海宁市上塘河水系许村镇大桥断面最新的检测结果出炉: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水。浮萍不见了,河水变清了,沿岸双联村的党总支书记万雪良高兴地说:“多亏专家开的‘药方’,立竿见影。”
万雪良口中的专家,是海宁市环保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陈学群。陈学群还有一个新头衔——剿灭劣Ⅴ类水专家服务队队员。
“随着治水工作的不断深入,镇、村面临着技术难题多、技术人才紧缺等一系列问题。”海宁市“五水共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宓肖明说,今年3月,海宁市剿灭劣Ⅴ类水专家服务队应运而生。12位来自水利工程、环保工程、给排水工程等5个领域的专家,为全市各地剿灭劣Ⅴ类水“把脉开方”。
现场“问诊”,才能有的放矢。10多公里长的上塘河西段,陈学群已记不清来回了多少趟。“上塘河西段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上游来水和支流水质差是造成水体长时间为劣Ⅴ类的主要原因。”陈学群和专家服务队队员们经过仔细排查,摸清了“病根”,首要措施就是净化上游来水、截断支流污染源。
如何做到既能过滤水体,又不影响船只通航?专家们集思广益,发明了一个新“武器”——生态滤墙。在天顺桥附近的上塘河河面,记者见到了这个新“武器”,每块2米宽、15米长,10块方方正正的蓝色海绵体分成两组,有序地漂浮在河面上。乍一看不起眼,玄机其实都藏在水底下。“海绵体里装着填料,这些填料适宜微生物生长,通过一系列反应,能有效地降低氨氮、COD等指标。”陈学群说,今后在生态滤墙空余的地方还将种上生物浮岛,这样治水既能治出成效,又能治出景观。
上塘河的变化,沿岸的村民都看在眼里。“前几天有村民发现,上塘河里又出现了小鱼小虾,大家都兴奋地跑去看。”万雪良说,如今这条河正在逐渐变回儿时记忆中的面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