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事关嘉兴万千家庭的喜讯:在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榜单上,嘉兴不但连续6年荣获“优秀”称号,总分排名还升至全省第一!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站在“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就老百姓关心的这张教育民生答卷,嘉兴正在用行动践行新的历史使命。
嘉兴是靠什么拿下这个全省第一的?这个全省第一,对咱老百姓到底意味着什么?
补短做长,走出一条高质量均衡性教育的“嘉兴路径”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2016年的全省两会上,浙江省委赋予嘉兴“要当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标尖”这一新使命。这就意味着,嘉兴要以更进一步的意识、更快一步的姿态,在各个领域补短做长,率先实现高水平发展。
当嘉兴市委打响“找准短板、补好短板”的发令枪后,嘉兴市教育部门按照高质量、均衡性的要求,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嘉兴所处发展阶段的要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从严从实查找制约发展最关键、百姓需求最迫切、今后五年必须突破的“短板”,并研究破题办法。
对于嘉兴市民而言,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软肋是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民办幼儿园费用高昂,每到上学季节,优质幼儿园就上演“报名大战”。针对这一基础教育“短板”,嘉兴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实施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府多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多建设公办幼儿园、多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全市共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20所,新增学额2.3万个。与此同时,扩容与提质并举,其中海宁市被教育部列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一跃成为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标杆。
“农村的校舍已跟城市差不多,但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差距不小。”这是很多农村家长的感慨。农村学校总与薄弱学校如影随行,是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拦路虎”,也曾是嘉兴基础教育的一大“痛点”。为了弥平城乡教育鸿沟,嘉兴市教育部门深入开展镇村教育专题调研,一系列新举措端上台面: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下沉”,城乡联手结亲抱团,城市与农村学校互输理念、经验、师资、成果和校园文化等,实现管理资源、师资队伍的双向交流。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立教育集团30个,涉及学校57所,成立城乡学校共同体59个,涉及176所城乡学校,集团化办学和学校共同体覆盖率达82.9%。
“城乡学校共同体这种形式真好,让我们这些在乡镇读书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市里名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了!”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503班学生沈李玥的家长李新勉告诉记者,自从嘉兴市实验小学科学老师李张宇来七星任教后,孩子学习的兴趣大增,劲头更足了,成绩也越来越好了。“李老师上科学课,总是让我们先做,再观察,最后讲解,加深了我们的记忆,自然而然,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沈李玥说。
在嘉兴,几乎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有从城市交流过来任教的教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是均衡配置师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建立城乡教师流动长效机制,城乡教师流动力度进一步加大,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带编交流245人,占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的17.19%。
在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同时,标杆不断被拉高,我市眼光向外,瞄准国内教育高地上海,寻求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先进教育理念。过去一年,从“校与校”到“区与市”,从“点对点”到“多层次”,我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及学校与上海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教育综合改革“探路”同行,从办学理念到课堂教学,从班级管理、学生服务、学校管理到家长参与等,校长、教师、学生各方面深入交流,密切互动,形成接轨上海整体格局和协同效应。如今,上海的名师来了,上海知名大学的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来了,越来越多的嘉兴学校与上海学校结对合作,越来越多的嘉兴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走进上海、共享资源……据统计,去年全市组织校长、教师赴上海学习培训4062人次,45所学校找到了上海“亲戚”,一批大院名校陆续引入我市合作办学,教育接轨上海发展战略“风生水起”。
深化改革,让每一户嘉兴家庭享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嘉兴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肩负起奋勇当标尖的新使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要求之一,教育责任重大。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户嘉兴家庭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也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这是一个特殊家庭的经历。
“小萍,这里有个球,你把它抬上来,我们一起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火车运小苗的游戏……”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间康复训练教室里,陶丽娇老师正引导着痉挛型四肢瘫患儿高萍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或跪姿,或张腿,或弓背。一对一的专注训练,使得患儿的四肢功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刚进校时是坐轮椅来的,连坐都坐不稳,更甭说站立说话了。才短短两年,孩子不仅能扶着走路了,而且能说话、写字了,穿衣上厕所基本都学会了,真是太感谢学校和老师的付出了。”说起孩子的变化,家长高先爱感激不已。而改变高萍命运的正是一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医教结合试点政策。
2015年,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学校,通过完善机制,建立健全了学段衔接、全纳教育、融合发展的体系,特殊教育向职业高中和学前教育两头延伸已基本实现,各类残障少年儿童享受个别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已基本达成。目前,全市6至14周岁适龄残障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9.63%。
特殊教育让特殊的孩子享到了特别的爱!这是嘉兴市委、市政府围绕十八届五中全会共享发展理念,在教育方面作出更有效制度安排的一个侧面。去年,为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义务教育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困难群体平等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扶困助学体系更加健全,教育部门深化改革创新,奏响教育现代化的交响乐。
过去一年,率先出台和新高考接轨的中考新政策,被教育部点赞;
过去一年,嘉兴职业教育亮点不断放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共同体(企业学院)扩面提质,“招生即招工、就学即就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与德国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双元制”试点持续升温;
过去一年,普通高中的教学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义务教育阶段区域“课程整合”试点有序推进;
……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教育民生,要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好教育民生任务,教育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周建新告诉记者,2017年,嘉兴市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补齐公共教育短板,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年”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与水平,为全力打造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嘉兴样本”奋楫争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