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持续推动政法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合拍。其中,“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功不可没。
平安建设模范生海宁,全力打通“线上、线下”双通道,开启了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的新征程。数据显示,今年1~3月该市刑事警情同比降幅达30.97%,新成效正日益显现。
线上智慧物联
云端防控广布局
近日,海宁市公安局硖石派出所仅用3天时间,就帮助报案人张某追回了被盗电动车,并将犯罪嫌疑人抓获。这得益于张某电动车上安装的一款“车卫士”,其活动轨迹尽在海宁市公安局“沃警务·防控云”系统(平台)掌控中。目前,海宁市已安装“车卫士”设备5.8万套,盗窃“两车”警情同比下降28.3%,并成功追回被盗车辆164辆,追赃率达97%,效果显著。
作为海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警方软件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这一系统,去年11月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并在省公安厅公安改革创新大赛中获奖。其广泛应用于打防实战、基础管控、民生服务等领域,根据实际防控需求,衍生出了“市场盾”、“归家宝”、“校平安”、“医管家”、“幸福居”等一系列公共安全防控产品。
83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斜桥人徐某,领到“归家宝”电子手环半个多月后走失了。警方接到报案后,通过“沃警务·防控云”平台查询,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在桐九线与万西线公路附近找到,将其送回了家。去年像徐某这样的走失人员共有24名,警方找回率达100%。
智慧物联,让天眼和法网不再局限于摄像探头。用上科技手段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精准、更加到位,进一步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威慑力。海宁皮革城670余家商户应用“市场盾”,去年市场盗窃警情数同比下降35.6%;17个安装“幸福居”的城乡小区实现“零发案”;在11个百人以上建筑工地建设“建工通”自动化考勤通道,去年劳资纠纷报警数与2015年相比下降49.3%;52家公共场所安装“稳控灵”,实现治安动态的实时掌控,并成功破获2起刑事案件;27所学校的1万多名在校学生配发“校平安”电子学生卡,安全事故“零发生”……
线下全民参与
立体防控再升级
4月10日深夜,不少“小红帽”、“红臂章”仍巡逻在海宁城乡各个村、社区。当晚,海宁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团市委和属地镇(街道、开发区)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义工等群防群治力量,根据各地治安状况和发案特点,实行分片包干巡逻清查。这一声势浩大的“红色巡防队”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当天,海宁累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1人,其中刑事拘留12人,治安处罚49人,检查流动人口1万余人,文明劝导行人2000多人。
而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的10日都将作为海宁全市“城乡防控日”,该市各级各部门将全员联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其中。活动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大宣传、实名制管理大检查、社会治安大巡防、重点单位大排查、消防隐患大整治、安全出行大劝导等。
事实上,早在2013年,海宁就推出了全国首个“城乡防控日”。此次再启动再出发,进一步理顺从“专业防”扩大到“全民防”的体制机制,不断织密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村庄防控网等城乡防控“七张网”。
“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数据显示,去年海宁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稳居嘉兴第一、全省前列。社会安全、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