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我们离“老有所护”还有多远?
2017年04月26日 09:03:1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汪莹

  今年嘉兴市两会,经人大代表投票表决,“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登上2017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首。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加快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档升级,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护理院、社区护理站。”

  中国自古就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话虽有点残酷,却也切中了部分现实问题。这几年,从“青州百岁老人遭子女弃养”到“合肥九旬老人状告5子女不尽赡养义务”,从这些“老无所依”的新闻中,我们看到了个别人道德伦理的失守,更看到了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不幸与无奈。客观地说,在现行医疗体制下,一旦家中出现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老人,往往意味着全家人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让老无所依的悲剧重演,除了强调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还要从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入手,早日实现“老有所护”。

  相对于身强体健的青壮年,老年人因病卧床的风险极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把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概括为“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唯独忽视了老年人特殊的护理需求。殊不知,对于众多已经处于失能、半失能以及身患重疾的老人而言,“老有所护”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同样重要。当康复遥遥无期、亲属陷入崩溃、护理费用飙升……对于失能老人及其家庭来说,这是“无法承受之重”;对于加速老龄化的社会来说,这是必须跨过去的坎。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护理制度,在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之间,补上“老有所护”这个环节。这需要社会及时转变观念,也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具体而言,一要在全社会树立“老有所护”的全新理念,像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那样重视“老有所护”;二要把“老有所护”纳入老龄工作的核心目标,使之成为今后全市老龄服务的重中之重和优先领域;三要尽快建立起“长期照护”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四要把“高龄津贴”和对扶植民办养老机构的“一次性补贴”、“床位补贴”统统转变为“照护补贴”,按照老年人的“失能”程度予以不同等级的财政支持;五要将“老有所护”纳入“医改”的新目标,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专业化“长期照护”与“临终关怀”的医疗康复护理机构、老年护理院和社区护理站,填补“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之间的服务空白。

  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到“老有所护”,这几年,两会对养老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每年都与时俱进产生新议题。今年市人大代表将“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票选为市政府首个民生实事工程,让我们看到了有形之手以制度刚性为老人“撑起保护伞”的决心。

  期待这项制度早日落地,为嘉兴银发族“编织关乎生命最后一道保障网”。

标签: 护理;老有所养;民生实事;老年护理;社会力量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