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嘉兴市疾控中心获悉,8月13日和8月14日桐乡市共确诊两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桐乡市已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目前,病人已康复出院。市疾控中心也专门发布公共预警,提醒市民近期登革热疫情高发,但疫情可防可控,市民不必恐慌。
两名患者经及时治疗已康复出院
据了解,此次确诊的两例登革热病例,患者都为男性,此前在印度班加鲁尔经商或务工,其中一名是桐乡人,年龄30多岁;另一名是湖州德清人,年龄40多岁。
2017年8月8日晚,在印度班加鲁尔经商的桐乡人乘坐飞机回国,当天在印度机场休息候机时自感发热,乏力、肌肉酸痛。8月10日于桐乡市河山镇中心卫生院就诊,8月12日上午由河山镇中心卫生院将病人转至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治疗。8月13日确诊为登革热。经过治疗,目前恢复良好,已经康复出院。
同样,在班加鲁尔务工的这名德清人,8月9日到达上海机场后入住某酒店,8月10日下午回到德清县新市镇。8月12日自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自行购买感冒退烧药服用,但未见好转。8月14日确诊为登革热。8月15日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住院治疗。经过治疗,目前恢复良好,也已康复出院。
作为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桐乡市各单位、部门积极应对,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组织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发动群众清除伊蚊孳生地。河山镇政府组织城管、社区工作人员和专业消杀公司进行灭蚊,在疫点核心区和警戒区发动群众对小型积水容器等孳生地中的积水进行物理清除。目前未出现登革热二代病例。
从疫情区回来若出现发热等症状
要立即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西太平洋、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通过伊蚊(嘉兴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嘉兴历年发生的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
疾控专家介绍,“登革热潜伏期通常为5至8天,一般表现为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还可能会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疾控专家提到,登革热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是,它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所以,必须引起警惕。”疾控专家说,“目前,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疾控部门提醒:我市的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废旧轮胎等,它们的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
值得一提的是,白纹伊蚊的活动半径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至100米范围,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工作需要,会往返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群,应该进一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如果感觉有发热、头痛、出皮疹和四肢痛等症状,要马上去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并告知医生曾经去过疫情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