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詹程开)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如今,“红船精神”成为了嘉兴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无论是首创的“e党委”、庞大的“红船铁军”,还是随叫随到的红船服务队,“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体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中。
关键词:e党委
组织在职党员,“八小时外”服务社会
在“红船精神”引领下,嘉兴人总是充满着一股劲儿,他们敢为天下先,勇做改革“弄潮儿”、争当创新“领跑者”。
嘉兴市新兴街道松鹤社区有一个“e党委”,由社区在职党员组成。他们专门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分门别类”,建立了12个“e党支部”,每个支部近30人。
这个“e党委”,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平常的沟通联络基本都在线上完成,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志愿服务。
虽说组织框架是虚拟的,但服务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独居老人遗失了房产证、土地证、户口本,有党员帮她四处奔走、挂失补办;空巢、高龄老人家庭的医疗保健、电力维修、供水维护,都有党员上门服务……
松鹤社区党委书记董烨轩介绍,成立“e党委”,是他们社区首创的。“社区的在职党员,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一般都在单位里面。现在,通过‘e党委’的形式,又把他们重新组合起来了,将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到‘八小时外’服务社会。社区在职党员间的横向联系方便了不少,可以更好地在自己家门口发挥作用。”
“e党委”成功打通了在职党员间的“联络通道”,在职党员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来组织开展各类个性化服务活动。“我们社区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发扬红船精神,给更多居民提供必要的帮助。” 董烨轩说。
关键词:红船铁军
八旬老人奋斗在宣传城市文明第一线
在嘉兴,有一支“红船铁军”,他们克服困难、逾越障碍、饱含理想。这支“铁军”散布在嘉兴的角角落落,规模庞大。他们,就是每一位生活在嘉兴的党员和群众。可以说,发扬“红船精神”早已被嘉兴人民视作自己的使命。
陈劲宣这个名字,很多嘉兴人都知道。这位八旬老人,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宣传城市文明的第一线,算得上“红船铁军”的领军人物之一。
早些年,在嘉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陈劲宣曾编写了十来篇有关文明的顺口溜,拿着喇叭到公交车上宣传文明乘车,到路边小店宣传文明经营,到公园里宣传爱绿护绿。
今年,陈劲宣已经81岁了,但是他没有停止宣传文明的脚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作为一名老党员的一个坚定理想,也将是他发挥余热的一份“事业”。
多年来,陈劲宣可以说把嘉兴市的志愿者组织几乎都参加了个遍,“因为每个志愿者组织都会定期搞一些志愿者活动,我都参加了。这样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参加志愿服务,我觉得我身体还行,希望我可以老有所为吧。”
陈劲宣还自掏腰包,将宣传环保的顺口溜印刷了好几千份,免费向公众发放,并编写了环保教材和讲义,将环保理念带进学校、社区。
陈劲宣说,现在,很多社区会把他的顺口溜写成黑板报,还有人会把他编写的顺口溜排练成文艺节目来演出,“看到这些,我都很高兴,我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看到,并且自觉参与到文明的行动中来。”
关键词:光明使者
抢修故障的红船服务队,随叫随到
为民造福、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过硬的民生数据上,更体现在党员干部和各个社会组织的实际行动中。
2007年,嘉兴诞生了一支以红船命名的服务队伍——嘉兴电力红船服务队,他们也被称为南湖之畔的“光明使者”。
成立之初,“红船服务队”的首批队员一共有10人,朱洪春是这个服务队的队长。他对工作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求队员们必须在工作上快速响应,哪里有故障,哪里就要出现他们的身影。只要用户一声召唤,他立刻带领红船服务队队员前往,24小时“随叫随到”。
10年来,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只要抢修热线响起,红船服务队队员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抢修人员常常刚处理完一个工单,汗湿的工作服还没干,下一个抢修任务就来了。而队员们早已习以为常。
朱洪春告诉钱报记者,目前,红船服务队的故障抢修平均到达时间为20多分钟,远远高于国网公司提出的“市区45分钟到达现场,偏远农村90分钟达到现场”的要求。
这样的速度,也受到了市民的认可。
为了更高效地服务于市民,两年前,红船服务队和嘉兴市的街道社区还成立了一个微信群,几乎全市范围内所有的街道社区相关负责人都在群里面,“这样一来,工作效率更高了,只要哪里有故障,群里面呼叫一下,我们保准赶到现场。”
红船起航于嘉兴南湖,这是嘉兴的荣光,也是推进嘉兴发展特别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地所有的党员群众来说都弥足珍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