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一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全体法律工作者热血沸腾。今年初以来,海盐县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社会的作用,扎实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司法行政领域见成效,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近日,海盐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赵某因老板拖欠其8万元劳动报酬,带着工资欠条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咨询。该中心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其欠条后,当即决定受理援助申请,并指派律师承办此案。
今年8月,经过重装升级的海盐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新亮相。县法律援助中心以此为契机不断做优法律服务窗口,形成了集法律援助接待、案件申请、案件审批、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窗口为一体的法律援助维权“一站式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方便群众,县法律援助中心对材料齐全的申请,实行“当场申请、当场受理、当场审查”,把法定7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间缩短为“即办”。对决定不予法律援助的申请,当场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对当场不能作出援助决定的县外当事人,提供证照快递服务,免费送达援助决定和相关告知书。
“对于法律援助申请次要材料不全,或者部分手续需要完善的案件,我们实行了容缺受理机制,让群众尽可能少跑腿。”县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梅佳燕说。
“家门口服务”让群众跑程更短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海盐在全县9个镇(街道)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同时,还在县看守所、检察院、法院、人武部、工会、残联、妇联、民政等单位(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简政放权,让符合援助条件的当事人在工作站即可就近得到援助。
近日,沈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年近九旬的周老太因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但4个子女因赡养不均衡等问题矛盾不断,致使老人晚景凄惨。工作站当场为老人办理援助手续,由经验丰富的承办人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搜集资料,起诉维权,如今周老太已如愿住进养老院,生活开销由4个子女平摊。
海盐县依托镇(村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建设及“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将援助咨询服务延伸到村(社区)一级,努力实现“法律援助咨询不出村(社区)、法律援助初审不出镇(街道)”,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
“绿色通道”让群众零跑腿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海盐县法律援助中心创新便民服务机制,主动推出法律援助预约上门服务制度。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患有重大疾病或正在接受住院治疗的病人等特殊对象,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对符合申请条件的,中心或各工作站当场为其办理法律援助申请和受理手续。
今年初以来,全县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80件,受援人数达1131人,挽回经济损失2145万元;接待来电来访1136人次。其中,“绿色通道”援助案件88件,受援人数539人;提供上门服务4次;办理法律援助容缺受理40件,证照快递送达1件;各镇(街道)和行业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受理援助案件338件,服务下沉度达70%。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