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未 郁馨怡 市委报道组 任迎春 通讯员 邵洁)1月3日,小雨。
天色微亮,记者走进嘉兴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的隆鑫家庭农场,还未钻进菇棚,采菇工人的阵阵笑语就已入耳。
循声而入,只见农场主陆志杰正小心翼翼采蘑菇,他手指轻轻一夹,微微一旋,抖落根部碎泥,小心翼翼将蘑菇托进篮筐。
别看陆志杰动作娴熟,4年前他还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从白领到农民,陆志杰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个两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基地。
“虽然很辛苦,但干农业更有奔头。”陆志杰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不后悔。
对蘑菇,陆志杰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父亲陆根林种了30多年蘑菇,作为村里蘑菇联户联销的发起人,陆根林经常凌晨一两点摸黑采菇,再赶早将蘑菇送往上海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上海江桥市场。
时间靠熬,摊位靠抢,父亲的日常在陆志杰接手那年,一如既往。“有一次,在市场外排了一上午队,卖完一车蘑菇回家,已是半夜。”当时,能在上海江桥市场拥有一个固定摊位,成了陆志杰最大的梦想。
梦想很快照进现实。2016年11月,通过平湖农经部门的反复对接,平湖终于在上海江桥市场设立了“金平湖”品牌蘑菇直销点。听闻消息后,陆志杰第一时间向平湖市农经局请缨,希望自己能进驻直销点。
天道酬勤。最终,凭借基地面积大、种植技术稳、蘑菇品相口感佳、有多年销售经验,陆志杰从300多个蘑菇种植户中突围,他的农场成了平湖唯一一个获得“金平湖”品牌直销点资质的家庭农场。
“自从有了直销窗口,再也不用每天去抢摊位了。”陆志杰说,他也有更多时间用于提高蘑菇品质、包装保鲜上。
边说话,陆志杰边忙乎。过磅称重、用刷子掸去菇面浮土、锡纸铺面封牢,贴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一百多筐带着泥土芬芳的蘑菇,很快被整齐码上小卡车。
一路飞驰。经农产品绿色通道免费通行,1个半小时后,一车蘑菇顺利抵达上海江桥市场。此时,市场里已人声鼎沸。就在距市场入口仅百米处,“金平湖”品牌蘑菇直销点很显眼。
“黄金地段,好啊!”就在陆志杰夫妇飞快卸货时,不少批发商已前来看货、提货。“平湖蘑菇,质量有保证。”大家说。
在上海闵行区经营着一家菌菇行的刘敬英,是平湖蘑菇的忠实粉丝。3年来,她几乎天天都在陆志杰处拿货。味道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走到刘敬英的摊位前,上海老太太张小凤一眼相中了平湖蘑菇。“平湖蘑菇新鲜,味道好,炒菜做汤特别鲜。”张小凤说。
“擦亮‘金平湖’这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更多农民受益。”平湖市农经局副局长袁利强说,平湖精准对接上海“菜篮子”,不断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提升农产品品质。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基地153个,并给100多个农场、合作社办了农产品身份证,只要扫一扫二维码,蔬菜所有生产信息一览无遗。2017年,平湖供沪农产品销售额达10.3亿元。
更令人期待的是,平湖正紧锣密鼓与上海蔬菜集团洽谈。不久后,“金平湖”农产品直销窗口将如雨后春笋,亮相上海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记者走笔】合力耕耘幸福田野
面对镜头,陆志杰有点拘谨:短短几句话,反复说好几遍才顺溜。镜头外,讲起蘑菇种植、交易行情,陆志杰却滔滔不绝。
也许这就是典型的农民代表,他们不善言辞,却踏踏实实耕耘好每一寸土地,勤勤恳恳创造属于他们的幸福。
幸福来之不易。农民种好地、产品卖好价,少不了外界的种种助力。
陆根林说,30年前,他刚种蘑菇时,是市里的农经部门为他请来专家辅导,手把手教,才有了如今的一番天地;陆志杰说,30年后,因为在上海最大蔬菜批发市场拥有了直销窗口,他的钱才赚得更轻松。
助力农民创业创新,正是政府部门服务的题中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2017年,平湖先后举办首届农业经济洽谈会,在沪发布“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之后又揭牌成立了农业经济开发区。
这些助力之举,撩动了平湖30多万农户的心。在日常采访中,记者不断听到这些来自乡野间的声音:希望我家的芦笋,能尽快走进上海高端的生鲜超市;希望有更多的上海游客能来我家采摘游……
就像陆志杰说的,有了这么多给力的助推,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