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太珍贵!1929年海宁看潮视频流出,那时的潮水和方言竟然……
2018年03月24日 19:18:16 来源: 海宁日报

前几天,报姐无意中看到了一段很珍贵的观潮视频▽

  视频时长2分24秒。

  黑白的画面里,出现了占鳌塔、鱼鳞海塘、看潮的人群……

  滚滚大潮翻涌而来▽

  人们争相围观▽

  潮水过境▽

  过程拍摄得十分详细,报姐发现,当时的地理风貌,人们对看潮的热情,都和现在差别不大,感觉特别亲切。

  而最惊喜的是,你仔细听,看潮的人还说着本地土话!

  虽然不能连贯的听到每一句话,但还是能听到一些单词:

  否要紧、否要紧(意为“不要紧”)

  声音收否进去(意为“声音收不进去”)

  打拢来了 (大概的意思为“潮水聚拢起来了”)

  另外,还有“跑开跑开”、还有小孩的声音……

  发现这段视频的网友“子乐”说,早在一、两个月前,这段视频就已经在朋友圈传播开了,“这样的视频很珍贵,许多都在收藏家的手中,流出来的很少。”

  不过,作为不刨根问底绝不罢休的报姐,找到了视频的源头。▼

  徐超,网名“硖川居士”,(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吧),他是海宁市文保所的一名职工,也是一位文史研究者、爱好者。

  最早发现这段视频的就是他,2月11日,他也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了一篇名为《八十多年前的海宁观潮录像》的文章。

  徐超对视频做了一番很深刻的研究,并做了些解读。

  看完,简直获益匪浅啊,报姐整理了些,大家一起看看~

  徐超说:

  这段观潮录像出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动态影像研究数据库”。数据库中的视频大多来自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所捐赠的“福克斯新闻”影片。

  这些新闻影片大多拍摄于1930前后,其中不少为有声影片。

  这段海宁观潮的录像,官方给出的拍照时间为1932年4月21日,拍摄者为亚历山大,这也是目前所仅见的民国时期观潮有声录像,因而更显得珍贵。

  影像解读

  徐超说,录像里讲的是当时的盐官土白,你能听懂多少?

  其实当时的盐官方言与今日相差无几,但由于录像年代的久远以及当时的技术条件,音频的质量并不是很好,所以要完全分辨录像中的每一句话还是很困难的。

  镜头一

  镜头一开始对准的是盐官鱼鳞大石塘,不久即切换到了塘内的场景,建于明代的占鳌塔(当时名镇海塔)矗立于海塘之上,塔下围有石块砌的围墙。

  镇海塔东侧有建于清代的大观亭(画面远处之亭),此处为农历八月十八地方官吏祭潮之处,现此亭已毁废不存。塘上站立着等候潮来的观潮者,人数自是比观潮节少很多。

  镜头二

  随后镜头慢慢地移到塘外,从而可以看到盐官鱼鳞大石塘的全貌。

  此段鱼鳞大石塘始建于清乾隆元年至二年(1736-1737),文献中称为海宁城南绕城石塘,现存海塘主体为清同治五年(1866)重新拆筑。塘脚处的建筑物为坦水,用保护海塘塘脚,防止潮水掏空塘基。

  镜头三

  随着镜头的切换,画面中潮水已经从尖山河口汹涌而来。远处的山脉隐约可见,从山形看似为海宁海盐两县交界的高阳山。

  距离如此遥远的山脉也能看清,可见当时空气质量之高。

  画面中的潮头高度似也比现在要高,而水墙后的点点船帆,更是显得潮头高耸。

  镜头四

  镜头再次切换后,潮水已经很近了。镜头中潮头非常高,几乎接近鱼鳞大石塘塘面高度。

  镜头中有一细节值得注意,即潮头前方的江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抬升,前面讲到的坦水建筑已被淹没不见。所以徐超认为,镜头中的潮头是南潮与东潮相互叠加后的潮头高度,所以才显得如此之高,现在的旧仓交叉潮和老盐仓回头潮,叠加的潮头高度也能接近鱼鳞大石塘塘面,甚至涌上塘面(老盐仓)。

  由于两岸围垦与江道整治,交叉潮出现的位置已移至旧仓附近,然而民国时,交叉潮的位置要西面的多,在盐官也常有交叉潮出现(见下面民国旧影),所以镜头中的潮头高度是由于交叉潮叠加造成的。

  镜头中还有一有意思的地方,即观潮人群中有人不时朝镜头看,或许在这些人看来,摄像机比潮水还奇特,还吸引人!

  镜头五

  还没等潮水来到脚下,镜头又进行切换。镜头中的少年如果还在世的话,也应该是百岁老人了吧。

  镜头六

  镜头又立马切换到江面,江上潮头组成的水墙缓缓向前推进。还没到跟前,水墙就逐渐变小,几乎消失。这时从画面左侧出来一波潮头,原来刚才的水墙是南潮,在靠近海塘时,潮波被东来的东潮给抵消和吸收了。

  徐超说:

  这段视频,他就是在浏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动态影像研究数据库”中发现的,两年前就已经收藏了,最近有空闲才整理了这些文字。

  事实上,除了这段有声视频,数据库中还有一段无声视频,官方给出的拍摄时间为1929年12月13日,这段视频也很有意思的,一起来看看~

  影像解读

  镜头一

  这是视频中第一个场景的镜头截图。画面中的人群正在树下等候潮水的到来。相比潮水到来之前平静的江面,摄影师的镜头显然更能吸引人群的目光。

  在候潮的人群中,有一人撑着一柄洋伞,颇引人注目。其穿着打扮与洋伞并不搭配,显得土气。所以这洋伞是摄影师的?而他是摄影师的仆人?有此可能,当然也可能是前面那位手持折扇(红圈处)之人的仆人,具体的情况恐难考证。

  但洋伞、折扇以及人群的服装穿着可以透露,这个视频绝不可能拍摄于12月——那江南潮湿阴冷的冬季。而且熟知钱江潮的人应该知道,冬季并非是大潮汛的时节。显然官方给出的拍摄时间1929年12月13日是有误的,至少是在月份上有错误。

  镜头二

  接下来镜头一转,画面中是潮水来临之前的江面、鱼鳞大石塘以及塘上候潮的人群。在近处石塘的内沿搭有供观潮者休息的竹篷。根据江面的位置,可以判定此时镜头朝东——潮水来的方向。

  自1915年开始,沪宁沪杭甬铁路局在观潮节期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一般2~3天)开驶海宁观潮专列。专列自上海北站发车,停靠斜桥或长安站,再包船至盐官观潮,此竹篷是供搭乘观潮专列而来的观潮客休息使用的。

  回到前面的问题,这段视频的拍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通过前面的相关信息,徐超认为,此段视频应是拍摄于1929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观潮节前后,也就是1929年9月20日左右。此外镜头中还能见到不少观潮者在鱼鳞大石塘的坦水上候潮(红圈处),这是十分危险的举动。

  镜头三

  接下来的镜头就是潮水到来的情况,也是这个视频的重点内容,不过总的来说,视频中的潮水形态与今天的差距不大,潮高或许要高一点。可惜视频的像素太低,不能看清水文标尺上的数值,因而也就无法知道确切的潮高。

  1929年时的位置与现在在占鳌塔东位置不同,水文标尺的位置在占鳌塔下的塘外(见下面相关附图),因此也可以推出此段视频的拍摄具体地点——占鳌塔附近的海塘上。

  徐超说,目前发现的海宁最早的观潮视频基本都在民国时期,不会超过5个,并且基本都为无声视频,所以能听到当时人的声音,是非常有价值的。

  报姐更打听到,来自长安的文史爱好者方林峰也收藏了两段民国时期的观潮视频,拍摄时间都是在1930年前后,也是他出高价从上海的收藏家手中购买得的。

  据了解,他手上的视频则是无声,记录了观潮客乘着轮船从各地过来,人文气息十分浓厚。

  说起收藏,方林峰也说了一段很感动的话:

  这样的视频非常少见,对于海宁人来说也十分珍贵的。可以确定的是,80多年前,海宁潮的名气已经很大,我有幸能收藏到当时的视频,觉得很骄傲,也荣幸。

  报姐写这条微信的时候

  内心充满了自豪感

  不仅是看到了当时的画面

  觉得十分惊喜,更多的

  正如方林峰所言

  原来我们的潮水早已受国际关注!

标签: 观潮;潮水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