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综合测评全国第一!嘉兴这个地方要打造一个大湾区高地
2018年04月03日 14:37:00 来源: 嘉兴日报

  上一期,我们走进了秀洲区,见证了TA如何在全国新晋级国家高新区中保持第1名的历程,你是不是很有感触?今天,小编带你走进海宁市,看TA如何高质量打造大湾区产业创新高地 ——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96%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2%

  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名单上,取得综合测评得分全国第一的佳绩

  ……

  “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迈向高质量发展,勇当‘两个高水平’建设排头兵!”2018年,海宁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全力打造高质量工业强市的号角,勇立新时代潮头的弄潮精神振奋人心。一个大湾区产业创新高地,正在潮乡强势崛起。

  决策者的底气,源自海宁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创新平台等方面的多向发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国良看来,从“工业强市再出发”到“全力打造高质量工业强市”,海宁已走进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创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方位,海宁正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打开创新发展的更优通道,走出一条具有海宁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业强市新路子,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连冠”奏响创新主体培育最强音

  2017年,海宁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了201家,总数在嘉兴各县(市、区)中实现十连冠。其中2017年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8家,资格到期企业获得重新认定39家,新增数同比增长45%,居嘉兴各县(市、区)首位,创10年来新高。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一本厚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录,彰显出一座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自信。

  “我们摘下了‘皇冠上的明珠’,重新定义了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部件。”浙江朱光波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光波自豪地说。这家位于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的新晋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生产刚满半年,如今已越过了日本和瑞典等国的技术门槛,掌握了纳米精度这一光学机械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产业链的进一步拓展。

  得益于这一技术突破,能源巨头中国神华集团、日本知名电子仪器生产商卡西欧……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订单如雪片般向朱光波机械飞来,2018年,这家不到100人的公司人均产值预计将超过100万元,比刚投产时翻几番。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海宁市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企业创新主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研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科技人才,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

  十年磨一剑,4块沉甸甸的奖牌铭刻下海宁创新主体成长的轨迹。2008年,刚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天通控股斩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海宁企业史上首次捧得“国奖”,随后2014年、2016年,天通控股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2018年,宇邦滤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加大创新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海宁企业发展共识。201家高新技术企业竞相弄潮,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布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17至2018年评价结果,首次参与评价的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在全国133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排名前25%;评价得分在全省参加评价的9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列第15名;全球最大的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掀起了一场行业发展思维的变革,随着“不依赖人”的最强智能工厂以多任务软硬件和自动化系统融入先进的工厂管理,智能制造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工人数量减少30%的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150%,这个奇迹出自浙江美大,继自动冲压生产线、激光切割线、机器人臂等高自动化程度设备投入使用之后,企业建成了国内首个集成灶整机立体仓库,仓储容积利用率提高9倍,实现从整机入库到出库的无人化管理,仓管人员减少了80%;在浙江晨丰灯头有限公司,国内五金业的首个“无人车间”让人均劳动生产率从每年60万元跃升至每年120万元……

  “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我市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研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集聚科技人才。”海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宁市实行“梯队式”培育模式,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除201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外,2017年以来,海宁市还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1家,累计516家,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累计43家。创新驱动为区域发展装上了“推进器”,去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14%的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3个百分点。

  “新引擎”推动区域创新能级大提升

  海宁城东,碧水荡漾的鹃湖畔,一座备受瞩目的新城正在崛起,人们期待着这里成为海宁的“硅谷”,引领整个城市未来20年的发展。

  启用不到两年的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在这里点燃了科创的火种。以名校为依托,海宁正在加快鹃湖国际科技城建设步伐。

  据鹃湖国际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着“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愿景,这里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和新材料三大产业,推进国际产业技术转移拓展、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城市文化魅力招展。目前鹃湖国际科技城已引进项目9个,其中“国千”人才项目3个,嘉兴领军人才项目1个。

  融杭接沪,为海宁区域创新能力腾飞插上了一对翅膀。在鹃湖国际科技城建设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今年初,漕河泾海宁分区公司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签订沪浙科创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海宁分区双创环境营造,共同把海宁分区打造成一流的国际科技园区。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平台的引领。蓄势待发的新平台提升了城市发展格局,将在未来承载起更多的重任;而现有的众多创业创新平台高速运转、各具特色,已经成为现阶段海宁打造高质量工业强市的生力军。

  据了解,去年海宁市新增众创空间5家,海宁市级孵化器1家;科技孵化载体引进孵化项目52项,全市孵化面积总量达到40万平方米。为优化科创中心运营模式,去年海宁还引进了向上科技园运营市科创中心三期,部分产业用房已完成移交并开始招商。截至目前,已引进并入驻企业16家。同时,指导万凯新材料筹建民营孵化器,推进长安镇(高新区)及马桥经编园区科创分中心建设。

  “科技+平台”架起了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快速路”。在创新平台建设百花齐放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政策环境也正加速成长。去年,海宁市制定出台《海宁市科创中心公司招商考核奖励办法》,通过完善招商工作考核机制,扶持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板块崛起。与此同时,继续深入联系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科技孵化器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招商。

  “深度融入杭州湾创新体系和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努力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为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去年出台的《海宁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海宁将在高标准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创新圈”、高标准建设产业创新发展“增长极”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建设,形成一批覆盖全市、特色明显的专业化、市场化的产业转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引导特色小镇开展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创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特色小镇,高标准建设城市创业创新“升级版”。

  “先手棋”翻开优化创新环境新篇章

  “未来,顶尖人才、国家级高端人才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最高补助5000万元。”鹃湖国际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面向未来,海宁正通过人才引进、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布局“先手棋”,全力以赴打造新的增长极。

  如何更好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发挥创新平台作用?在海宁,一场以技术市场建设为核心的科技要素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化。

  作为全省第一批科技大市场建设工作试点单位,“淘科技”网上技术交易平台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全国首创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这个技术“大超市”不仅能提供信息发布、项目对接服务,还能实现技术的在线交易。去年,海宁市加大了“淘科技”支持力度,新增科技经纪人(科技专员)55人,奖励额度也由10%提高到20%至30%,全年共举办科技成果在线对接会等活动共6场,平台交易额达到1768.04万元。

  一个平台为科技成果架起了一条“绿色通道”,两张创新券则让海宁企业尝到了更多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几年前,海宁在全市率先吃了创新券这只“螃蟹”,明确科技经费由项目事前立项向事中、事后补助转变,由支持项目向支持市场转变,科技经费补助重点向企业研究院、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倾斜。去年,海宁又出台了新的管理细则,创新券的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共有469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兑现455万元。

  海宁要怎样建设成为杭州湾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近年来,海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更大力度抓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科技之城、创新之城:新推出的项目申报系统“海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融申报、初审、专家评审、立项和验收于一体,以全网络化操作和管理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创立科技信贷交流微信群,建立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机制,优化沟通效率;分行业、分类别、分批次为企业提供产业交流合作及资本对接服务,举办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和电子信息产业沙龙,多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成立经济开发区知识产权维权分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引导企业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量,优化知识产权结构;出台“人才新政30条”,明确特别重大创新载体可给予5000万元支持,特别优秀顶尖人才团队可资助1亿元;建立海外孵化器,强化“高精尖”人才集聚……

  迈进新时代,站位高远、定位精准方能行稳致远。“等某一天,咱们海宁的大街小巷都是大学生、都是年轻人的时候,我想,那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富有创新的一种海宁人的时代!”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说,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海宁正执起如椽巨笔,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奋力打造大湾区产业创新高地,书写高质量工业强市新答卷。

标签: 海宁;经费支出;GDP;海宁市;经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