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嘉兴港区:奋力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2018年04月13日 15:16:26 来源: 嘉兴日报

  时光荏苒,不忘初心。

  不断前行的嘉兴港区,步履坚实,成绩斐然!

  自2001年嘉兴港区成立以来,港区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加快开发、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港区的面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嘉兴港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提质年、环境整治攻坚提档年、转型发展服务提速年“三年活动”,实施大征迁、大招引、大整治、大服务“四大战役”为主抓手,凝心聚力办大事、抓要事、破难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新形象,获得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做到了“小区也有大作为”,交出了一张优秀的年度答卷。

  2017年,全市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嘉兴港区有9项增幅位列全市第一。港区用仅占全市1.38%的区域面积,分别贡献了全市3.7%的GDP、3.4%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的进出口总额、6.9%的规上工业总产值、7%的增加值和8.7%的利润。

  进入2018年,面临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大好机遇,嘉兴港区将保持定力,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不辱使命,永远奋斗,为进一步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对全市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铁军建设打造忠诚牢固红色阵地

  新时期,新征程,需要培育港区“铁军”精神。

  2017年,嘉兴港区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总体要求,以打造港区铁军队伍建设为重心,深化干部考核评价和考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队伍建设工作制度链,从严锻造红船旁港区铁军。

  去年伊始,嘉兴港区用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讨论,掀起了一股“真学真思转观念、真查真改强作风、真干实干促发展”的热潮。

  去年,港区按照“四型四铁”铁军队伍建设的要求,强化重点工作、中心工作、难点工作日常督查、曝光;为突出港区开发建设特点,港区党工委、管委会实行驻夜值班等制度;实行工作项目化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推动能上能下;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以论促学,以论带学,以论推进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锻炼培训;加大干部挂职锻炼、交流等工作力度,争取上挂,推进下派,加强互挂,全方位培养中青年干部,打造复合型干部队伍等等。

  与此同时,嘉兴港区坚持抓早抓小抓经常,认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开展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谈话,规范干部监督管理程序,把从严管理干部落到实处。按照“五有四统三好”标准,推进并完成干部工作观察点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细化量化对“狮子型”、担当型干部的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用人环境。

  2018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根本,干部队伍是关键。

  港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要首抓政治建设,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港区铁军。“坚定政治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进一步展现港区铁军的风采。”

  2018年,港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锻造铁军,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全面开展全员能力建设,注重一线培养,选树破难先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港区铁军的新面貌凝聚干事创业的新合力;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为重点,加强执纪问责,真正把港区铁军锤炼成为一支善谋事、敢担事、干实事、会共事、不出事的战斗集体。

  聚焦实体经济打造临港产业集聚高地

  开发区就是实体经济最好的承载地。实体经济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开发区的政策支持和产业配套,开发区做强做优离不开实体经济的产业集聚效应。

  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嘉兴港区已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港口、物流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先后荣获了“浙江省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浙江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综合物流园区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化工新材料园区连续5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20强。

  森马嘉兴物流中转基地项目是港区重大的产业项目之一,也是森马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物流中转基地,总投资达13.9亿元。2018年,该项目即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有别于传统物流企业,森马嘉兴物流中转基地项目在分拣、仓储、配发等多个环节,都将融入智慧元素,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实现快速发货。今后,这里还将整合森马公司分散在国内多个制造基地的货源,建立起现代物流总部,达产后,年分拣服装将达2亿件次。森马项目的落户和建成,将推动港区三产物流业加速集聚。

  一直以来,港区下决心培育招引新兴产业,努力招引更多大好高项目。眼下,占地10.3平方公里的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建设进入关键期,目前,产业园主要框架道路施工基本完成,通信光缆、治安监控等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建成。

  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主要分为临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电子信息产业区、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及预留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将重点引进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预计到202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嘉兴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将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以“军转民”为突破口,积极吸引国防科技成果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打造浙江省军民融合发展新标杆。

  除了积极谋划布局新产业,如何提升现有的化工产业,港区也积极有为。嘉兴石化年产3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带领企业向产业链的后端延伸,也将大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以来,嘉兴港区紧扣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实施大征迁、大招引、大整治、大服务四大战役,在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平台等方面,都有实质性突破。全面提升港、产、城统筹发展的水平,推进临港产业的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随着港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强化,港区已经成为临港产业的集聚高地,区域经济规模、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2017年,港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升至600亿元,同比增长26.1%,创历史新高,增速列嘉兴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港区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2倍;规上工业总产值是2002年的27倍;规上利润总额是2002年的54.7倍;规上利税总额是2002年的36倍。

  通过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到,港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了几何级的增长,规模体量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聚焦有效投入打造创业投资风水宝地

  世界500强绿地商业集团斥资10亿元在港区建立集团运营中心及商品基地项目,全球行业龙头法国博舍落子港区打造安全气囊布及玻璃纤维布生产基地,香港飞瑞投资87亿元在港区打造国内重要高标准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去年以来,嘉兴港区重大项目招引捷报频传,招大、引强、选优工作成绩亮眼。

  2017年,嘉兴港区实现合同外资同比增长184.3%;实到外资同比增长183.5%;全年共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357亿元,其中实体类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271亿元。

  招商以项目为王、质量为本。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让港区产业链日渐完备,产业实力日益强大,为推动港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近年来,嘉兴港区不断强化有效投入,招大引强开辟了新天地,已经成为创业投资的风水宝地。

  现如今,包括英荷壳牌、德国巴斯夫、韩国乐天等在内,入驻嘉兴港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累计已达7家,主板上市企业已达9家。其中三江化工、合盛硅业、嘉化能源等企业在港区本土培育并实现上市。

  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港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0多亿元,完成实到外资7.8亿美元,市外内资148.2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三江嘉化团队落户港区的十余年间,持续滚动投入,先后在港区实施新建或技改项目40余个,累计投资150余亿元;嘉兴石化团队先后实施新建或技改项目11个,累计投资80多亿元,一批企业在港区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对港区的纳税、招商引资均作出重大贡献。

  变则通、通则达。去年港区招商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得益于招商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招商队伍能力建设的增强,重点项目信息来源的拓展。

  去年,嘉兴港区制定了《关于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嘉兴港区鼓励外来投资与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2017年度嘉兴港区招商引资考评办法》,增强了吸引外来投资的竞争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格局。

  港区还通过招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整合了招商资源,围绕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国内500强、中国民营企业100强等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动态,排出目标企业,进行精准对接。与此同时,港区不断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业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聚焦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创新引领要地

  今年1月初,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浙江大学和浙能集团联合开发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该奖的诞生地就位于嘉兴港区的浙能嘉兴发电厂。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我国含金量极高的科学技术奖项之一。1998年至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6年空缺,获奖难度极高。

  此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嘉兴发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之所以能够斩获如此高含金量的奖项,是因为它能够让燃煤发电与天然气发电一样清洁,不再污染空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也是港区当前和未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多年来,港区一直致力于引进高端人才、高端资源要素,为企业与大院名校的合作牵线搭桥,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升港区的综合竞争力。

  强化多元合作,创新发展激发了新动能,港区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要地。2017年,港区R&D经费支出为5亿元,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增速达14.8%,占GDP的比重为3.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 347.2亿元,是2010年的5.2倍,年均增长26.5%;累计申请专利7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200余件。

  多凌集团在上海张江成立了石墨烯研发中心,已取得发明专利、实用专利20多项,石墨烯新材料的研发实现突破,行业瞩目。除此之外,港区合盛硅业成为有机硅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航天恒嘉的智慧化工园区标准化被国标委列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等等。

  近年来,港区不断加强、深化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所属院所的合作,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港区落地。

  去年,港区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开展上海复旦大学智慧工厂项目;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的合作,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嘉兴技术转移中心;鸿基石化·上海交大聚烯烃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与此同时,港区“四新”经济发展迅猛,一批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安全环保服务、电子商务的企业在杭州湾新经济园落地开花结果,如中科院金属所谢玉江博士领衔成立的翰德圣金属再制造研发中心,已经成为港区专门从事高端金属件的科技服务型企业。

  截至去年底,港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市级及以上研发中心21家(其中省级10家);院士工作站3家;累计引育“国千”人才7位,“省千”人才3位;嘉兴电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合盛硅业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成为嘉兴第18家重点企业研究院,袁维康院士工作站成为省级院士工作站。

  蓬勃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区企业综合实力。2017年,嘉兴港区产值超50亿元企业有5家,为历年来最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4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高于嘉兴全市26.1个百分点。港区80家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5亿元,是嘉兴全市平均水平的4.6倍。

  科研创新造就了港区一批行业隐形冠军。目前,港区共有包括帝人聚碳酸酯、三江环氧乙烷、信汇丁基橡胶、德山气相二氧化硅、合盛有机硅混合单体、嘉兴石化PTA、嘉化脂肪醇、凯普自发光材料等在内的行业隐形冠军共计8家,在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聚焦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民生福地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经济发展不再是摊大饼,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还是要转变思想认识,要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新的认识,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去年以来,嘉兴港区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提档年”活动,打响“大整治”战役,持续改善城乡环境,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等组合拳,不断优化发展空间,擦亮港区形象,进一步提升港区群众的生活环境,一座滨海生态“绿城”逐渐展现在眼前。

  过去一年,港区百姓已经体会到了身边的环境和面貌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0.5%,比2016年提高1.5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7,同比下降11.9%,港区的天更蓝了;三、四类水体占比达76%,比2016年提高41个百分点,港区的水更清了;全年完成绿化建设62万平方米、绿道11公里,港区的地更绿了;治理“车乱停”“车乱开”, 新增停车泊位2450个,维修道路约11万平方米,港区的路更畅了;投资4.5亿元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省级验收,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进度全市领先,港区城市更美了。

  近年来,港区不断加大废气治理力度,针对重点废气治理问题,港区坚持专家联动,筹建成立专家库,引进“国千”人才,建立了港区院士工作站,利用专家的技术优势,服务于企业的污染治理。

  为摸清化工园区废气现状和底数,实施精准治理,2017年6月,港区研究出台了《嘉兴港区臭气废气整治行动实施方案》,8月,港区又委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编制了《“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为治气找准了治理方向。

  同时,为寻求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减排途径,港区率先探索建设LDAR体系。早在2013年,港区就试点开展了5家工业企业建立LDAR,强化对无组织VOCs的控制。

  2017年,港区LDAR工作实现再提升。目前,港区化工园区涉及VOCs的36家企业已实现了LDAR全覆盖并已经全部完成每年两次泄漏检测与修复。同时,全区34家企业共建档点位35万余个,全年累计检测57万点次,共发现泄漏点4931点次,泄漏率仅0.857%。

  除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嘉兴港区还坚持共享普惠、精准发力,着力在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供给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民生投入就是要紧抓百姓的需求。去年,港区全年民生支出达到9.9亿元,同比增长2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文教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合作办学、办医取得新突破。深化和加强上海东方医院托管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3月份,2018年港区十大重点民生实事新鲜出炉,包括精准帮扶暖心工程、城乡医疗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等在内,这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工程将进一步提升区域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聚焦平安建设打造社会稳定和谐之地

  今年2月,嘉兴港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项目完成招标,标志着嘉兴港区智慧化工园区(二期)顺利启动。这是继2016年嘉兴港区荣获首批“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称号后,嘉兴港区争创的第二个国家级试点项目。

  自工信部正式批复关于支持开展嘉兴港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的工作以来,嘉兴港区迅速谋划,注重顶层设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嘉兴港区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由浙江航天恒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体设计和实施。该项目的建设将按照工信部提出的“以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各部门协调监管、提升企业服务为总体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对港区内危化品从原料采购、生产、物流、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计算,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数据链条,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跟踪、动态监控、闭环管理,辅助港区布局优化产业,引导企业改造升级,促进行业安全发展。

  为有效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近年来港区致力于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成果颇丰。接下来嘉兴港区将不断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的脚步,大力推进其他智慧应用建设和企业智能工厂改造,继续努力发挥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作用,尽快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标杆。

  “特富美安”,以“安”为先。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群众幸福和谐的基础。

  企业集聚的地方,安全环保责任尤其重大。近年来,嘉兴港区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标准,全力打造安全环保示范基地。

  针对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园区,港区累计投入超4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各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港区做好源头防控,不断压实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激发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

  近几年来,随着嘉兴港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平安建设工作也迎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对此,港区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部门协同精准施策,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港区全域平安建设,打造治安环境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嘉兴港区内园区多,企业多,劳资纠纷便成为日常矛盾纠纷中的常见类型。为从源头发现化解矛盾纠纷,港区进一步健全区、镇(部门)、村(居)三级信访工作网络,保证人民群众来访、来信、来电渠道畅通,还积极依托镇“综治司法信访”联动中心,建好村、组信访信息员队伍等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镇)、难事不出区,层层筑牢维护稳定的防线。

  据了解,近年来,在社会平安方面,港区不断完善“四个平台”建设,建立“挑刺”机制,以“打霸除瘤”推进扫黑除恶。去年,顺利完成平安护航十九大和乌镇峰会各项工作,实现了“专项安保零失误、打击整治零容忍、执法服务零投诉、干部队伍零违纪”的喜人局面。

标签: 港区;嘉兴港区;铁军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