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8”,是因为谐音“发”。还有很多人喜欢“8”,是因为“8”的起笔与收笔相连,闭合成无穷尽的双环,就像我们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巧的是,40年的交通史也与“8”密不可分。
1978年,嘉兴迎来10年的水上繁华;1988年,嘉兴实现乡乡通公路;1998年,嘉兴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2008年,嘉兴确立了长三角交通枢纽地位;2018年,铁路枢纽建设工程启动,“水陆空”立体交通蓝图绘就。
这是一段交通史,也是城市的发展史。
》》印记
不知道是当年拍摄器材的问题,还是受拍摄背景大红横幅、大红花的映衬,这张34年前的彩色老照片像是被晕染了一样,弥漫着红色的基调。
1984年9月29日,嘉兴市公共交通公司举行通车典礼,一辆挂着大红花的公交车缓缓驶向街头。嘉兴市区有了第一条也是唯一的一条公交线路——1路(南堰—百花新村),票价以5分钱起价进位、分站计价。
1984年9月29日,嘉兴公交举行通车典礼,市区首条公交线路——1路通车运营。
这张照片见证了“嘉兴公交”的起步。此后的34年,嘉兴的公交快速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
2008年,嘉兴实现村村通公交。
而就在2007年的12月27日,随着嘉善三店大桥的建成通车,嘉兴航区最后一处渡口——三店渡渡口撤除,“水乡泽国”嘉兴告别千年渡运史。
40年的交通史,我们从水上开始。
》》故事
水上繁华梦
1983年的某一天,夜泊在姑苏城的朱国斌内心充实而喜悦。这个白天,他把满满一船嘉兴游客送上岸,接下来,他只需等待游客归来返航。“那时候开船,从来不用担心有没有客人。没有船,大家怎么出行?”
1981年,23岁的朱国斌从浙江航运技工学校毕业,进入了当时最热门的国营单位——浙江省航运总公司嘉兴分公司海宁营业站,当了一名“驾驶员”后,每月的工资是40.1元,出船每天还有补贴,这样的单位和收入,在当时非常让人眼热。
“我开乡镇航线,每天船上客人都是满的。一条船坐不下,我们还拖上两条客驳,一条客驳可以载60至80人。”朱国斌回忆,船上不仅人多,还有农民带进城销售的蔬菜、鸡蛋等物品,也有猪、鸡、鸭等。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水城嘉兴”,所有的乡镇都有水上航线开通。
1985年,嘉兴的水上客运发展达到顶峰:全年共完成水路客运量1411.27万人次,全市的客运航线多达64条。
1985年,嘉兴的水上客运发展达到顶峰,当时人们出行主要靠船。
“1984年,单位组织管理人员考试,要选两个人去航运管理处,我是其中之一。”朱国斌没有想到,在他离开后不久,嘉兴水上客运就出现“江河日下”的局面。
嘉兴大规模修建公路,这对水上客运影响很大,路修到哪里,哪里的航道就消失。有数据表明:1986年,全年水路客运量锐减约350万人次;1988年,全市水路客运量只有678.36万人次。选址、建设多年的原中山西路桥边的客运码头,在1987年投入使用,它见证的不是新一轮的辉煌,而是日渐衰落的水上客运。
上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条定线定时的南汇航线停止营运,水上客运落幕。但随着海河联运、“水运复兴”等计划的实施,嘉兴水运以另一种繁盛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公交出行改变生活
2018年9月7日,孙永增将松开他握了一辈子的方向盘,光荣退休。“时间过得真快。”摩挲着自己的几本工作证,他有点失神,“我开了34年公交车啊。”
孙永增现在是236路的一名驾驶员;34年前,他是嘉兴市区1路的驾驶员。当时,嘉兴市公共交通公司只有10名驾驶员、6辆公交大客车。
1984年7月,在一家社办企业开货车的孙永增出车回厂,被他的未来岳父找去谈话,问他想不想开公交车。因为公交公司要招会开车的退伍军人,孙永增符合所有要求。
“我当然去了,公交公司可是国营单位。”没多考虑,孙永增就进了公交公司,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他成为当年在通车仪式上开车的其中一名驾驶员。
“我记得好像是从现在的南湖饭店出发,开到曾经的第一医院位置。我们没有从中山路上走,当时的中山路太窄,开不了公交车。”孙永增已经记不太清楚行车路线,但他依然记得当时的场景,“坐车的人很多。”
在初创起步阶段,公交基本满足了当时市区五大厂职工上下班的乘车需求,同时也方便了城区南北向和东西向市民的出行,缓解了市区北郊、东郊农民进城乘车难的问题。
1994年,嘉兴公交首次引入双层公交车,投入当时的103路公交线运行。
嘉兴“路窄难行”,是孙永增开公交车最初的印象,“但嘉兴城市建设非常快,城市道路越来越通畅。”1985年底,有“浙北第一路”之称的中山路迎来了“两桥一路”通车典礼,孙永增也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2008年,秀洲区油车港镇杨溪村通了公交,至此,全市940个行政村,村村通了公交。
据记载,1985年的嘉兴有渡口173个、渡船174艘、渡工251人。而在2007年12月27日,嘉兴航区最后一处渡口——三店渡渡口撤除,“水乡泽国”嘉兴告别千年渡运史。
自1998年开通沪杭高速后,嘉兴的高速公路进入快速发展期。2008年1月28日,嘉兴有史以来第一次迎来了3条高速公路的同时通车:杭浦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申嘉湖高速。
水乡嘉兴的“高速网络”已建成。
立体交通时代
前几天,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山率队到苏州,对接通苏嘉甬铁路苏州段前期工作。
对通苏嘉甬铁路整体项目建设,嘉兴人翘首以待,因为这条铁路引入嘉兴南站后,对嘉兴市本级影响很大,市区的居民以后北上苏南地区,将无需绕行上海。如果按照350公里的设计时速计算,嘉兴到苏州和宁波都将实现半小时左右到达。
“高铁时代”,让嘉兴进入了高速时代。
翻开交通史册,2010年10月26日,是嘉兴开启“高铁时代”的第一天。
“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天。”沈甜时任嘉兴南站站长,他记得那天呼啸而至的“和谐号”,也记得人潮涌动的场景,“坐车的很多,来参观的人也很多。”
为了纪念这一天,沈甜购买了好几张去往杭州、桐乡等地的车票进行珍藏。“我还特意在自动售票机上买了车票。当时大家还不敢在机器上买,现在绝大部分旅客都在网上购票,时代进步很快。”
今年嘉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系统梳理一批铁路、轨道交通、公路、航道等重大项目,加快沪乍杭、沪嘉甬、通苏嘉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在已经启动的“百年百项”重大项目计划中,嘉兴航空港工程、沪乍杭铁路、通苏嘉铁路、沪嘉甬铁路、苏台高速等惠及全市的百亿级项目均在列。
对于龙头大项目的推进,我市发改委称几条新建铁路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动中,嘉兴军民合用机场会力争尽早开工,“争取到2021年,民航客机能在嘉兴飞起来”。
未来的嘉兴交通,将是立体化构建,“水陆空”全方位发展。
》》点评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主任周立新教授: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的交通发生了战略性转型,出行方式得到很大改变。上世纪90年代,嘉兴交通进入稳步推进阶段,随着整个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网的建设,嘉兴始终成为上海、浙江交通的重要节点,区域化的枢纽特征慢慢显现。现在的嘉兴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空港、铁路、轨道交通等全面推进,跟上了中国发展的脚步。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建设规划处处长凌飞: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交通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40年来嘉兴交通取得重大发展成就,按照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当前嘉兴正奋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建设,着力构建一个水陆空多元立体、内连外接、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服务优质的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夯实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